????(新华调查·关注古城改造修复系列报道之一)一哄而上 掠夺式开发
——古城改造修复背后的利与忧
????新华网太原5月12日电(记者李亚楠、叶健、邓卫华)近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古城改造修复和开发利用成为舆论热点。记者在多个历史文化名城采访了解到,30多年来,我国古城保护建章立制成效明显,有的成功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然而,随着古城开发改造热情不断高涨,同时也暴露出掠夺式开发、重利用轻保护、规划编制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古城保护建章立制成效明显
????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我国在古城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建立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的保护体制。30多年来,我国共确定并公布了11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5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外,建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制度,迄今共评选18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169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各省也先后公布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25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确定,为全面实施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基础。
????其次,古城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据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2008年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构成了我国古城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体系。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古城保护法规。
????第三,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编制了古城保护规划。一些地方编制的古城保护规划均已纳入当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河南省开封市住建局副局长孔祥成说,开封市先后出台了《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按照规划,开封市将逐步搬迁古城内现有工业企业及行政办公单位,适当减少人口容量,并对古城内的新建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都进行分区域控制,尽力保护历史自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