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我国“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开始实施。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拉开,一场轰轰烈烈的采购大戏也正在上演。参与政府采购的内、外资企业都卯足了劲要从4万亿工程采购中分得一杯羹。
6月4日,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其他九部委联合发文,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而正是这一联合发文,引发了“国货和洋货究竟应该谁唱主角?”的一系列争论,成为眼下中国舆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买国货令”旨在改变国货受歧视现象
“4万亿”优先买国货一出,即遭到了外媒的误读。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出台“买国货”的政策必将会引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华尔街日报》也援引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金的话称,“中国已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
针对外媒的尖锐批评,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表示,这个所谓的“买国货”条款事实上并非对外国货的限制和歧视,恰恰相反,在中国遭受非国民待遇的正是中国货。这一回应真实地道出了目前中国国货反受“歧视”的现状。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政府采购时,甚至在“资格门槛”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品牌要求:合资、进口品牌”,其潜在意思就是“民族品牌不得入内”。而早在4万亿项目开始实施之初,就有人担心,一些工程采购有可能再次成为洋品牌饕餮中国投资的盛宴,所谓的拉动内需到后来会变成“拉动外需”也未可知。
从涂料行业来看,拉动内需政策中所包含的基建、道路投资、新投建的大飞机甚至有可能开展的海军航母工程都将会成为涂料市场新增长点。但在应用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克苏诺贝尔、立邦、PPG、拜耳等国外涂料品牌在众多工程尤其高端领域上拥有强势。以建设大型运动场馆为例,其钢结构建筑中的涂料,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北京、上海,所使用的均是进口涂料。一方面,部分进口涂料在质量、色彩、功能等方面的确占有优势;而另一方面,政府采购过程中歧视国货甚至拒绝国货的现象,将会导致具有同等优势条件的民族涂料品牌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最终丧失重要市场。
民族涂料品牌将赢得发展契机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4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可以看到,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涂料产业作为生产制造、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配套产业之一,4万亿的刺激方案无疑在“寒冬”中洒下一缕阳光,但政府采购歧视国货甚至拒绝国货的现象一直触动人们的神经。
“4万亿”刺激方案的主要目的就是提振国内经济、刺激国内需求和消费,要实现这一目的,最起码在国货和外货性价比相差不大的前提下,“4万亿”不应排斥国货。近期有调查显示,外资涂料品牌知名度和购买率较国产品牌多出两倍,超过八成的消费者表示如果需要购买 家居 内墙涂料产品,会首选多乐士、立邦、来威等外资品牌。可见,不仅政府采购,消费者在选择涂料品牌时也都倾向于“洋货”。
“买国货令”之所以出台,是因为政府承担着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承担着扶持国内企业发展的职责,所以政府采购优先购买国货,是政府理当承担的一种责任。唯有政府采购优先购买国货,才能为民众购买国货发挥示范效应,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民众对于国内产品的消费。就涂料产品来说,由于政府采购金额巨大且具有持续性,优先购买国货,本身就能为国内涂料产品提供巨大而稳定的销售渠道,为国内涂料企业发展发挥巨大的扶持与促进作用。其实我国涂料产品在总体上与国外产品质量实际相差并不大,国内众多企业也都时刻彰显着扛起民族大旗的责任与义务,如中华制漆对“发展民族工业、创造彩色人生”的坚持、经典漆对“乳胶漆国产第一品牌”的追求、星冠漆“细心如妻”的倡导等等。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这次拉动内需的4万亿政策中,民族涂料品牌将发挥巨大潜力。
其实,不论是国货还是洋货,公平竞争、适者生存永远是市场经济不变的法则。乐观地看,4万亿国货与洋货的争论,或将在民族涂料品牌中间掀起新一轮的产品变革,从而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