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冬奥会,或许大家很难说出对这个全球性体育盛会的认知,这不仅是因为冬奥会项目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冬奥会在品牌推广上不及夏季奥运会,这造就了长期以来冬奥会项目在中国乃至全球影响力较弱的局面。
然而,与往届冬奥会不同的是,2014索契冬奥会却有些“异样”,这不仅是因为它邀请了众多国家元首出席,同时在开幕式上出现的“五环变四环“的失误更被众多企业利用,从单纯的奥运营销变成了社会化的借势营销。
在全球,各国观众纷纷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讨论冬奥会开幕式上出现的插曲,这种全球性的讨论恰恰带火了冬奥会。在中国,参与讨论的远不止观众,部分企业纷纷借势这一话题进行话题营销:淘宝上出现了“索契四环”同款T恤,58同城则表示这个残缺的环已经被卖掉了,奥迪无辜地说“不是我整的”……
针对这一事件,业内人士质疑称借变形“五环”进行商业营销涉嫌侵权,因为奥林匹克五环图案已经在中国进行商标注册,企业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很有可能触犯法律。
在互联网工具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利用冬奥会“插曲”进行借势传播是否涉嫌侵权我们很难去评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企业的集体参与下,冬奥会确实在中国火了,这从其进入微博热点话题TOP10便可看出。
一位市场营销行业资深专家表示,客观地说,如果单纯依靠奥委会或者其他相关机构的力量,要将冬奥会打造成中国舆论讨论的热点话题恐怕有一定难度。因此,与其说中国企业借势冬奥会进行传播,还不如说中国企业充分参与到冬奥会营销推广之中,成为推广这一体育盛事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