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己的品牌,就意味着市场和高额利润,这确实也在国内外诸多名企中得到了验证。外有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内有海尔、联想、乐百氏,他们无一不是品牌经营的佼佼者。反观今日陶瓷市场,东鹏 、斯米克先后推出“中国砖王”,唐山“惠达”夺得驰名商标,金四维导入全新CI形象,扎营上海滩,欲据华东而制高;唯美与媒体联袂演出,展现了她高贵迷人的独特风采……他们的一举一动,已不是以往单纯的一个广告行为、促销活动,而是有专业公司精心策划,并通过多种媒体与活动,进行着立体的、持续的、具有广泛渗透力的品牌诉求。
从价格战提升到品牌战,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进步。对于目前我国陶瓷行业 品牌大战,作为这场战争的参与者,笔者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品牌大战的几个误区
1.把品牌战等同于广告战
品牌是一种服务或一个产品对消费者最核心的品质诉求与承诺,它浓缩了关于这种服务及产品服务的质量、服务、品味甚至文化。而广告只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手段。企业和产品需要宣传,广告可以带来高知名度,创造品牌效应,但广告不能让产品具备内在的气质和魅力。有的企业老总简单地认为,只要大投广告,狂轰乱炸,就能产生名牌效应,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带来销售额的上升。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或者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忽略了在产品的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2.认为“高档次、高价位”就是名牌,市场定位不准
持这种观念的人不少,好像普通的价格、通俗的款式就是大路货,低档次的。可口可乐是名牌,但它的饮料也只需要两三元一杯,麦当劳也只有二三十元也可以饱餐一顿,做纽扣的厂家是不是永远出不了头,做西服的厂家是不是天生就高他一等,我看不见得。如今一些企业,一旦要创牌子,就非要弄个“精品”、“极品”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其实他们这样做,首先从产品本身的品质来讲,并不是都来了质的飞跃,有的仅仅是外观和包装上的改进。这样做,其一是对消费者缺乏诚信;其二,淡化了原有产品形象;其三,在你提升层次的同时,也意味着你的目标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新的目标市场里,你还尚未具备特色和优势。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不少新的品牌诞生,往往又是昙花一现。
3.花样百出,形象缺乏连贯性
有一家陶瓷企业,从1996年就开始导入CI,先后请了3家广告公司。第一家设计出了一套CI形象并经过一年多的传播,结果感觉不是很好,于是又请来第二家。第二家迎合老板的心理,来个大刀阔斧的改进,然后投入了大笔资金传播,效果好像好一些过了一年多,感觉别人的形象和档次都在提高,我们还是老面孔,不行,还得提。但这回不请外面的了,价格太贵,干脆自己搞。于是乎新的设计更是五花八门,几乎每次广告都是新的版面。做广告又不是穿衣服,经常换,以为别人羡慕你啊?其实别人早就不认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