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市场在经过质量、价格等的多轮竞争后,已经全面进入了品牌竞争的阶段。然而,纵观国内外现行局势,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五金品牌发展形势喜忧参半。
从历史宏观来看,中国巨大的市场潜能和惊人的发展速度,使世人有理由把目光聚焦东方,使它成为下一个太阳升起的地方。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度已将各国的五金品牌带入一个前所未遇的生态世界,中国的本土优势、资源优势正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转化,多年来“中国制造”的积累已经为“中国创造”的应运薄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方的这个生产大国已经准备好在新一轮的生态变迁中实现崛起。
从现实微观来看,中国五金产业30年来的勤恳耕耘,整个生产流程似乎都已经做到了“万事具备”。原材料方面,我们应该感谢祖国的地大物博,原材料对于我们从来不是问题;制造能力则更无需多言,前不久某企业正式关闭了其在英国地区的工厂,开始向中国移动;物流方面,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海陆空物流体系,保证了对于五金产业非常重要的速度条件。除此之外,我们也不难发现,五金企业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三次洗牌,打造了许多中国本土五金品牌和五金企业,并且有很多本土品牌的风头超过了进口品牌,开始在中国市场占有主导地位,取得了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种种迹象表明,品牌将在五金行业中掀起新的一轮革命,我们也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品牌的崛起之路似乎已经铺就。
其实五金企业不是不想做品牌,不想打广告,而实在是因为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拿不出大企业那样动辄几十万的广告费。其实,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五金企业来说,多参加相应的五金专业展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式,而且不只可以直接拿到订单,拉动销售,也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因为展会上会有众多媒体参与报道,抓住展会的机会做好展示和宣传,可以间接的通过展会的媒体优势来为自己做推广,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世界五金品牌大环境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我们看到中国五金品牌建设所取得宏观、微观优势时,我们却可以用“夜路”来形容目前我们五金品牌走向世界的状态。
首先,从中国本土品牌自身角度来看,中国五金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各五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功能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五金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虽然近年来五金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但中国五金行业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五金品牌。仅有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虽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但从总体来说,其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更可悲的是,很多对于现阶段销售还不错的企业开始自以为天下无敌,眼光还放在国内品牌的初级竞争中,对国外品牌的发展,创新模式认知模糊,对于未来在中国市场与国际品牌的搏弈中越来越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个个境外知名品牌不断在各类城市中显现,它们通过技术合作、管理支持等手段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营,逐步将中国服饰市场的份额进行刮分,希望根植于世界潮流之中分一杯羹。史丹利、博世等大品牌死死把控着高端市场培育市场,年营业额让国内的五金企业望尘莫及。并且这几大品牌皆已成为品质的代名词,早已深入人心,后起的品牌,尤其是中国本土品牌实难跟其一争高下。
亦喜亦忧,国内品牌一窝蜂在央视做品牌、一窝蜂开专卖店,自以为找到了出路,竟然不明白五金业竞争究竟最终比拼的是什么?未来比拼什么?如何比拼?出路在哪里?
成就自己的品牌一直是中国五金行业的梦想,也是中国五金企业和企业家们梦寐以求和关注的焦点。但是,反观中国五金业的现状,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五金企业总裁,他的工厂可能很大,可是一谈到建设品牌,总是感慨万千“做五金难,做五金品牌更难”。既然一个品牌的竞争力,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此,我们不得不深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整个五金产业,为中国五金产业的品牌建设谋求更好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