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刊出一则新闻,惊起建材行业一身冷汗:中国光伏泡沫已破灭,千亿元投资半数打“水漂”。据了解,光伏产业泡沫源于无序的、重复的投资快速增长,这种现象与建材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极为相似。光伏产业的泡沫破灭了,中国建材行业务当以此为戒。
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极为可观,由此,中国不少企业转向该产业。
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尤其近两年大量资金持续迅速涌入这个行业。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从欧洲接到的订单锐减,大部分企业歇业停产,库存高价原料——多晶硅较多的企业损失惨重。
在看到国内部分光伏企业借上市而一夜暴富,不少企业也跟风引进光伏项目。下游的投资拉动原料的暴涨,多晶硅生产也在国内疯狂展开。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国内一度达到500多家生产及研发单位,从业人员逾十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平均约每公斤70美元,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未采用闭环式生产的企业成本更是在100美元左右。刘华说,国外大企业每公斤成本仅25至30美元,目前开始了积极扩产。
金融危机突至,国外政策变动、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大量扩产,这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重创。在没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大部分多晶硅企业与光伏企业不得不停产关门。
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教授等多位技术专家认为,国内众多多晶硅项目的无序上马,实际上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设备、技术的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尚未彻底解决高能耗和环保问题。
而中国光伏产品相较于日本、欧洲企业产品尚有很大技术差距。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光伏产品在新进口规则的条件下根本没有竞争优势。
事实证明,在金融危机中全球光伏行业受冲击最小的是掌握了上游硅料提纯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受冲击最大的是中下游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作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我国众光伏企业恰恰吞下了有规模无技术的“苦果”。
专家们认为,光伏行业的危机,本质上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危机,中国企业已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或许还将继续付出代价。
光伏产业泡沫的生成与破灭,似乎是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简化版。在没有国家重点扶持的情况下,光伏产业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走过了一段像过山车一样刺激的历程。
中国建材行业中,特别是水泥、钢材等项目当前也正处于无序扩张的状态。也由于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拉动这些行业的增长,但这并不表示建材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不会出现泡沫破灭的结局。
无序投产,盲目新增项目,建材行业过剩的产能同样存在着低端重复建设的问题。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在国内借经济刺激政策得以延长存活时间,但在国际市场,它也品尝了“低人一等”的苦果——以钢材为例,针对中国钢材频繁出台的贸易壁垒,实质是对低端钢材产品的进一步挤压。我们必须认识到,低端建材产品重复建设从长远来看,是对投资者自身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