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这个属于消费者的节日,却让很多不良商家提心吊胆。今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而当目光投向 家居 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时却发现,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哪怕消费者再小心,稍有不慎也有可能深陷其中。
家居 消费“安全”仍不乐观
如果把装房子、选家具、买建材比喻成一场“华丽的冒险”似乎并不为过,在 家居 消费过程中,从装修前期开始,无论是面对设计师的忽悠、商家的巧言;还是装修中期和工长斗智斗勇、购买家具、建材等;或是装修后期的送货、安装、售后扯皮不断,都在证明 家居 消费是一件令消费者“提心吊胆”的差事。
来自官方的数据也在提醒人们,当前 家居 消费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副主任皮小林介绍称,2011年中消协受理的 家居 投诉中,有关质量安全的投诉占到了64.6%,同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并且比其他行业涉及质量领域投诉54%的平均比例高出了十余个百分点。此外,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缺陷,销售过程中的虚假宣传、价格不公开,以及安装服务的不到位,入住后的环境污染等,都是危害 家居 消费安全的隐患。
专家分析称, 家居 装修是一件大额消费过程,一方面商家越来越精明,馅饼之下的陷阱愈加隐蔽,另一方面自去年至今被媒体曝光的山寨洋家具、甲醛地板、国际大牌产品频频召回等事件让消费者心里更加没底。
安全消费需共同努力
虽然 家居 行业表示对不法行为深恶痛绝,但仍有大量企业的名字屡屡登上工商、质检部门的黑榜,危害 家居 消费安全的事件也依然时有发生。在某些企业见利忘义的行为之上,相关标准、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监管部门的失守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消费危险的蔓延。
从儿童涂料的良莠不齐,到 家装 监理乱象,再到室内空气治理市场的杂乱无章,以及经销代理体制中的管理漏洞,诸如此类规则的缺失及监管的不力,让善于钻空子的企业不顾责任和良知,甘愿铤而走险,最终让消费者受到坑害。
构筑 家居 消费的安全环境,并非个别企业一朝一夕便可完成,而是需要来自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每一个 家居 企业的努力来共同实现。正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所言,个别企业追求短期蝇头小利的不法行为阻碍了安全消费的步伐,只有通过企业自律、全行业自律, 家居 消费安全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