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装家居网
沈阳 上海 南京 广州 深圳 长春 哈尔滨 大连 天津 更多分站洽谈中
   设为首页  居家生活  联系我们  商 城
  
 
 
尊敬的用户:{#LoginUser},欢迎您的到来! 点击进入会员空间
中国家装家居网
行业资讯 - 装修专区 - 设计师 - 商城 - BBS

“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新闻发布会暨设计·艺术·生活深度对话
发布时间:2010-7-2 11:56:32   来源:家装家居网   编辑:中国家装家居网

  我记得前几年我在有一个论坛说过一句话,遭到很多人反对,就是如果你没有住过五星级酒店或者你没有体会过,可能你做起五星级酒店会相对难一些。因为很多人做设计的时候在做造型,但我觉得做设计应该是你的生活体验,是你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我觉得做到一定的时候生活比设计本身更重要。谢谢。

  主持人:感谢梁老师。接下来我想不问王中院长,就是您集一个教育引领者,就是学术引领者和一个艺术家为一身的学者,我想问一下,您对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方面的体会,跟我们设计师分享一下。因为昨天晚上我刚刚看到,可能小时候也读过,就是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就是艺术不在金钱之上,也不在金钱之下,是在金钱之外。如果没有金钱又如何生活?就这些方面东西我觉得很复杂,我希望您能够讲述一下。

  王中:这个事情就是,因为我本身做教学,我的同学一进我的工作室我先跟他们说价值观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攀登珠穆朗玛峰,但是有人会说,珠穆朗玛峰底下的那些向导们夏尔巴人一年能登七八次,这对他们不算什么,但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讲一辈子都攀不上,但是我们为了梦想而生活的,夏尔巴人是为了生存,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我今天之所以能坐到这里我想也是跟我在研究公共艺术有一个思考有关系,因为我是搞雕塑出生的,作为雕塑来讲,我相信各个行业都是,包括咱们的室内设计这些年的走向,也就是说从艺术装点空间走向了艺术去营造空间,直到艺术去激活空间。我想提到艺术激活空间,可能很多朋友觉得太虚了,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是去年我做的一个郑州的一个案例,去年因为郑州它号称要打造雕塑之都,就请了专家,他们的市委书记要求各个部门要在两年之内要在郑州做几百个大型的城市雕塑。当时我们去的时候,因为也比较熟悉,我就说你不要叫雕塑之都。为什么呢?因为两年之内是不可能打造一个雕塑之都的,文化是需要积淀的,因为你不能跟罗马比。我说我们不能说我们读了几年书就说自己是书香门第,这个是不可以的。他们想象的是传统的艺术装点空间的概念,他把很多雕塑放在城市的环岛,节点,有一个主题,这个东西到底对城市居民能够带来什么?我们说上海世博会,比如说我们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由此我想我给他做一个,告诉他艺术能够给城市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于是我就找到了郑州有一条1.5公里长,五六十米宽的一个线性的空间,可贵的是它保留了一条旧铁道,这个铁道没有拆掉,这个空间1.5公里长一眼望穿,只是一个路过空间,经过我们公共艺术设计,在现在已经主体基本完了,你会发现这个确实给这个城市带来不同的东西,它区别以往装点空间的一个作用。比如说我们会把一个,因为郑州是因铁路而建的城市,1904年第一辆蒸汽机车来到了郑州使一个小小的郑县变成了一个现在大的交通枢纽,其中里头我们不说别的项目,今天时间有限,其中有一个小点我会设计一对情侣,青铜的超写实的,俩人拉着手在那儿走,我全刻上爱情的诤言,我在起点设一个箭头,你是情侣也好,你检验你的婚姻也好,你从这儿作为起点你来走,如果你不小心掉下去了,你看相应的文字,其实这在讲述一段故事。做完了你会发现,不光情侣去,拍婚纱照的都去。跟普通你在做一个雕塑是不一样。所以我想其实咱们做的所谓陈设艺术也好,室内设计也好,刚才讲了从重装修走向一个艺术营造空间,但是要让艺术去激活空间,让它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的孵化作用。我想这才是一种输出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感谢,我觉得艺术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好,李文军先生我刚才也介绍过,是一位德国注册建筑师,很难的,据我所知,能够成为德国的注册建筑师不是特别容易的,近几年获得了很多国外大奖。今天也是双年展的发布会,我想首先问问李文军第一个问题,就是获奖有些什么样的心得?第二个,你认为目前中国室内设计师跟国际接轨还有多远?

  李文军:谢谢室内装饰机构,刚才来晚了,前面没赶上,我觉得挺好的平台,尤其刚才一位领导讲话,说能够给很多年轻设计师成长的机会,做一个竞赛,我觉得很难得。我其实一开始很难的,就是2004年等于在国内注册公司,其实中国设计师很多,而且在国外学习,有些成绩的也很多,但大多数其实给国外的公司打工,或者说自己开事务所,反正在国内开事务所环境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当时我们选择有些项目做项目,没有项目去国外投标,其实也是基于国内的设计环境其实感觉比较困难,另外一个就是说很多投标不是说暗箱操作,但是有很多事先定好的。当时考虑在国内做设计竞赛有这个问题,做过几次,有一次我不提这个组委会是谁,相当有名,做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公园,我们投标以后石沉大海,几乎所有的投标都石沉大海,开始还在公开招标网上招标,后来我们定位国内做一些项目,投标的话就做国外的投标,因为相对来说有一些公平性。反正就是说温总理说那句话,让我也挺感动,就是公平与公正比太阳还要光辉。就是说如果在国内的话,如果说做一个项目,或者说做一个设计竞赛,如果你要是真是很公平,很公正,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参加。但是正因为我们做了多少次,有这些顾虑,所以有的时候做国内投标,包括项目,有的时候都不敢去投,为什么?第一,你投标的话最好按照国际标准,你要告诉你的甲方是谁,第二你要告诉你的评委的是谁,第三你的公布日期是什么。很多现在国内在公开招标网上做了一些招标,但是有的时候不提评委是谁,这就已经让人打折扣了,评委可以是你的甲方,可以是任何人,这个公平性就不是专家来给你评,首先这个让人打折扣了。有时候不贴公示,最后结果是两天,这个就更让投标人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我投了标以后是什么时候才有结果。

  主持人:请杨冬江老师可以就李文军的问题做一个衔接的回答。

  杨冬江:我觉得李老师讲这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李老师可能这东西不能太绝对,可能也有一部分您参与国内,有一部分水土不服的方面。因为我们在五年前,因为毕竟院校做设计跟专业设计公司不一样,如果是退回到15年前或者20年前,就我刚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赶上一个很好的时期,正是大发展时期,那个时候相对竞争力比较小,国内专业院校不是很多,梁老师那边有,中国美院有,鲁迅美院有。

  主持人:有没有明着招标,背地那个了?

  杨冬江:我没遇到过。因为我们做的投标项目比较少,做投标项目要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而且确实像李老师说的很多事情自己把握不住,所以我们在很多年前基本上都是委托的项目,但是委托的项目实际发展到今天,因为像我们做项目跟专业公司比是有问题的,就是过去大家这专业搞的人不太多的时候,我们可能占有一些优势,这个优势实际也跟当时中国发展速度有关,就是当时中国室内设计有限,而且资源也有限,像当时的老师就比较好做,像图书馆都有专门的教师图书馆,到了今天可能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可能下面在网上一搜他得到的知识可能比你还要多,所以说老师比较难做,另外老师还要搞教学工作,再去做投标,就算中了,我觉得在服务上我们也有差距。今天说开一个会或者说要碰一下材料,可能我说今天上午我有课,明天我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要开什么会,所以说从服务上实际上跟专业公司比起来就已经是有差距了。可能我说这个离投标有点远了,但是我想实际上跟大家交流的是什么问题呢?其实中国的室内设计师现在属于两方面,一方面可能院校人在做,另一方面专业的设计师在做。实际两方面都有问题,在对于我们大部分时间做教育的人来讲,实践经验,刚才梁老师说的,这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际现在中国室内设计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做,就是因为它的专业并不像建筑要求那么高,而且大家起点低,因为看到的东西不是很多,所以掌握了一般规律就可以做这个事情。另外就是像对我们做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更多的理论知识比较强,但是专业实践少了以后,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是对于专业公司由于现在项目很多,我们赶上了非常好的发展的时期,他可能在专业理论,在一些通过理论来指导设计相对薄弱一些。我觉得两方面如何结合一下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我觉得中国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在重在技法上是不是?

  李文军:我自个儿经验,就是当时在国内上的大学,相对来说我当时画画画的很好,所以我基本上大学四年基本天天都是搞设计,画画,底下干点私活,这种状态,觉得很知足了,但是后来去了国外以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了大概三年多,觉得差距在哪儿呢?他们可能有的大学中不会画画,说不好听的,像咱们这边儿童画一样,画的很难看,没有透视感。

  主持人:就是技法很糟糕,创意上面…

  李文军:也不是创意,刚才说的它跟室内不一样,它是多学科,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空间,法律法规,各种专业的配套整合。它这个大学里面应该是全面的向学生介绍,有侧重性,就是你个人有侧重性,最主要的是它们是,我觉得国内缺乏的,就是它非常提倡建筑理论,这个课在它们那儿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而且占的课量也比较大,还有一个建筑企业课,就是环保节能这块。因为像国内现在提绿色建筑,环保节能,是属于一个时髦的词,但是在它们那儿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法律法规,所以这个课也是一个必修课。所以在这点上我在那儿学的地方,就是一个建筑理论还有一个就是技术这一块。技术这一块支持你的设计创意,有的时候我在国内的时候,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设计,去找结构师,说这个配不了。其实你要懂一点这个知识的话,其实是可以完成的,或者说至少你自信。

  主持人:要不把话题再回到夺标,评标上,我知道中央美术学院是竞标者,请王院给我们讲一下。

  王中:这个事我并没有太多参与,也是梁老师那儿一个老师调到中央美院来,因为他做展览展示这个地,应该说在国内是比较优秀的团队,参加了上海世博的投标,应该是说他当时进入了前十名以里,当时上海世博局希望由一家来牵头组织,就由我们的中央美术学院汤海教授来做主持,联系很多优秀美术学院做,这个很像中国人的操作模式,什么都给你连接的。

  刚才李先生说的这个国内确实存在,很不透明。作为院校我个人几乎没有参加过投标,都是参加委托的,唯一参加投标的就是08年奥运会的时候,奥运七个地铁站台,那是北京市政府邀请七家单位,当时因为时间很紧,北京市政府希望七家都做,最后应该是每家给你做一个,是这样一个结果,但是当时因为第一次汇报是我去的,要说论成果,像杨冬江老师说的,你跟专业的机构比,美院的成果应该是不到位的,因为你不可能设计的像人家那么具体,但是为什么这七个站台全给中央美院了,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空间艺术化,艺术空间化的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它区别于以前的地铁站装修的一种概念,就是柱子是柱子,吊顶是吊顶,艺术陈设是艺术陈设,它完全把它打散了,柱子和灯光和座椅等等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做,可能这个打动了北京市政府,就是这个项目我觉得还比较公正,如果说关系的话,我们的陈刚市长他就是建委出来的,北规院应该是他的嫡系部队,最后给了我们。像刚才说为什么不说公布评委?像我是北京专家评委库,都是在头一天抽出你,然后再告诉你。

  李文军: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就好了,但是有些情况他不提这个,就是说如果在招标上提到我是经过专家库抽取以后来评标,这个也是给人一个保证,但是有的时候所谓请专家,他是自己请,他不是说真正去专家库抽取,不是经过规划局,所以有的时候,比如说我是甲方,我是银行,我自个儿派出三个人代表我的意见,在当地找三个教授代表所谓专家意见,再找三个政府的,就等于自己组成了一个评委。

  梁建国:其实我觉得做设计应该这样的,其实这个现象我觉得存在,其实就是存在就是合理的,可能再过一万年也会存在,我们打破不了,没办法。就是说你可以不去参加,因为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也不用说国际的合理,中国的不合理,国际上的也不合理。

  李文军:对,我现在不是说合理不合理,我也认为存在就是合理,但是它的影响就是相对来说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的设计人员,刚才说跟国际接轨,我觉得国内如果很多设计人才年轻人,很有想法,再加上会外语,我觉得投国外的标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说投标有这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它就会大大削弱中国建筑师或者说设计师在国内参与很多设计竞赛的信心。

  梁建国:做设计还是要回到一个社会性。我觉得很多设计师他们是脱离这个社会,是在不停地推销别人不需要的东西,所以就产生了这个矛盾体。我说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太强调自己,你不强调社会的时候,可能这个事情就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在跟社会作对,我觉得我们设计师一直在跟社会作对。我们既然说设计,艺术,生活,我想还是轻松一点,如果说我们设计师都能像农民盖房,其实这个设计也蛮好,他们不是设计师,为什么我们现在去了乡下看那个房子很好,因为他没觉得自己是设计师,我觉得反过头来,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设计师,我们要寻找自己的问题,你可能就不痛苦了。我昨天跟一个人谈,要想解决你的痛苦你找自己的问题,也许你会越来越快乐,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环保。

分享到(可积分): 转贴
到开心网 雅虎收藏
关键字::“2010年中国室内设
【进入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延展阅读
论坛热点
近期聚焦
 
TOP 热点点击排行
 
今日推荐
 
家装美图欣赏
 
 
居家美图欣赏
 
产品评测
 
横线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加盟 | 招贤纳士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 中国家装家居网 版权所有
广告招商 QQ:917562717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524号函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919   京ICP证0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