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家庭已经用上了高档的组合音响。
如今,买家电已不是难事。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句盛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话语,8个字勾勒出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电器时代的憧憬。
人们常说:“中国家电改革开放30年走完了别人50年的路!”而中国的家电行业,更是在短短30年时间中,完成了从无到有、从短缺到普及的快速蜕变。电灯电话早已普及,彩电、冰箱和洗衣机这传统三大件也早已更新换代。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放在30年前,几乎想都不敢想。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一台电视机,恨不得用上一辈子。”谈到家电的变迁,不少老江门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家电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我们用生活方式带动家电的发展,而如今,我们的生活也在它们的更新换代中完成了“升级”。
A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梦想
“当年我们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
“啊?”
“手电筒嘛!”
赵本山的春晚台词让无数男女老少笑破肚皮。其实,这段对话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真不算太夸张。在物质匮乏的五六十年代,人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四处奔波,“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对大多数人而言还只是个遥远的梦想。
“那个时候,家里跟电有关的东西只有电灯,当时,家里别说什么像样的家用电器,就是连电插座也没几个,因为根本用不着,许多偏远乡镇更是连电都通不上,照明还要靠煤油灯。即便是在市区,也只有夜晚照明使用的电灯。”如今80高龄的张婆婆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那时,手电筒的电池要好几毛钱,为了省钱,除了紧急情况,平时都不轻易用的。逢年过节,一群人围在一起听广播或许就是最‘电器化’的娱乐方式,而购买一台手摇式留声机更是普通百姓家庭的奢望。
B
上世纪70年代:家庭娱乐“主角”是收音机
国内第一次播出电视信号是在1958年,可惜那时的电视机在国内实属凤毛麟角。即使到了70年代末,电视机也还远远没有走入普通百姓的家庭,在那个年代,“小康”家庭的标准是拥有“三转一响”,也就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这四件东西,其中,收音机成为了家庭娱乐的绝对主角。
“当时,江门生产的‘蓬波’牌收音机,可是全国响当当的名牌。”老江门张伯告诉记者,还记得那个时候一台收音机就要300元,是攒了几个月的工资才买的,差不多用了十年才换掉。当时,最流行听刘兰芳表演的评书《岳飞传》,每天晚饭前后,一家人屏息静气地坐在收音机旁,支棱着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捧着饭碗的姿势半天不动,每当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下回接着说”的时候,就会不约而同的发出 “轰”的一片叹息……
C
上世纪80年代:买台彩电还得走后门
“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城里。”这是八十年代百姓常用语之一。在当时那个商品短缺的年代,所有的电器产品都是通过当时所谓的商业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等环节,以计划的形式到销售终端。专门的家电卖场还没有出现,市民想要买家电,需要凭票到供销社或百货商场购买。“在那个‘票据年代’,彩电不仅价格不菲,还需要托朋友、找关系、凭票购买,连一张黑白电视机票都是抢手货,家里有钱的就托在香港的亲戚朋友代购,不像现在,只要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张伯感慨道。
到了1985年,彩色电视机开始进入市民的视野,那时,谁家要是拥有一台彩电,绝对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有点家底的家庭都愿意拿出多年的积蓄来购买一台紧俏的电视机,对于一个新婚的小家庭来说,拥有一台电视机简直成为了最大的梦想。
“我还记得家里买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一台上海产的17英寸友谊牌彩电,这可是攒了好几年的钱才买到。”今年60岁的李姨告诉记者,每天晚上,邻居家的孩子都会准时跑来看“济公”,家里就成了一个小型的影院,看电视成了当时最大的娱乐。“因为一台电视机要7000、8000元,所以,家里人都把它当宝贝看,为了防止灰尘掉进电视机里,还特意做了个电视机套来保护电视,一台电视,恨不得能用上一辈子。”李姨笑说道。
D
上世纪90年代:
本土家电卖场兴起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过去的消费格局正在成为历史。1992年,江门出现了第一家从事家用电器经销的民营企业——恒发家电有限公司。“当时的地址是在常安路,营业面积大概80多平方米,经营的品种也没有现在那么多,主要是电视、音响还有录像机这三类产品。”恒发家电江华店的尹店长回忆道,那个时候,彩电流行的都是松下、东芝、索尼、三星、日立这样的合资品牌,最便宜的也要3000元,贵的则要好几万元。尽管价格不便宜,但是购买者依旧很多,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销售额可达到60、70万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电视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随后的几年,飞龙电器、中电联商等本土家电卖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时间,江门大大小小的家电商发展到60多家。到了1999年,恒发家电再次扩容,搬迁到蓬莱路,不仅营业面积增加到300多平方米,商品品类也增加到1000多种。从此,购买家电,对于普通消费来说,不再是件困难事、麻烦事,市民不仅能够在环境优雅的卖场自由选购商品,而且还能享受到体贴周到的客户服务,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E
21世纪:
家电连锁开始崛起
2005年,国美电器杀入江门,凭着“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以及实实在在的低价战略,迅速占据江门家电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2007年,苏宁电器也开始进驻江门,一场持久的价格战与拉锯战由此展开,在激烈的竞争中,百货、专卖店等旧有业态迅速衰退,并慢慢退出市场,江门的家电销售市场也形成了国美、苏宁、本土三足鼎立的局面。
伴随着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大卖场在全国攻城掠地,外资家电的销售渠道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业内人士曾戏言,国美、苏宁就是外资家电全面渗透中国市场的两条铁轨,国美、苏宁的店开到哪里,外资家电就卖到哪里。如今的家电市场上,各种健康、节能产品比比皆是,简直让人“挑花眼”,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家电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在功能的需要,还将眼光投向了外观设计带来的美的享受上,家电成了一件实用的“装饰品”。据资料显示,如今我国每户小家电的平均拥有量为3-4件,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平均拥有量更高。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