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极具特色的 家居 风格。李阳鸿摄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凭票买家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梳妆台。
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席梦思床。
如今材质、样式多样的沙发。
一件挂饰,一个衣柜,一套沙发,一把椅子,家中的每一件摆设都承载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60年风雨沧桑,我们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明亮,装修越来越精致,有个人风格,家里的陈设也不断更新换代,不变的是家的味道。
装修理念逐渐走向成熟
“ 家装 成什么样?实用、环保、简单就好。”家住王村南街的许晋生夫妇说。因为孩子小,他们在选用装修材料上特别注重是否环保。而这已不是特例,像许先生夫妇一样想法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从5年前的豪华装修,到现在的简单装修,太原人的 家居 理念正在渐渐走向成熟。
“这套房子,是去年装修的,我们没找装修公司,自己挑选的工人,原料尤其是地板砖、涂料都是自己买的,环保指标达标的。”这是许先生的第六套房子。说起之前的装修,刘先生颇多感慨。
上世纪90年代,许先生拥有了他自己的第二套房子,跟普通百姓一样,那时的装修倾向实木原色的包裹,包门、包窗台层出不穷,而且跟风严重,往往走到一个新小区,发现楼上楼下都差不多。
到了本世纪,事业有成的许先生拥有了他的第三套房子,这时装修一词很时髦,许先生就找装修公司,谈妥预算与装修风格后,就任由人家折腾了。由于当时的消费者存在一定攀比心理以及对装修的盲从,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求三层吊顶、大理石地面等豪华装修,两居室的房子装修费少则十多万元,有的甚至花费几十万元。这种情况直接拉动了省城 家居 设计市场的火暴,同时滋生出大量的 家装 企业,甚至出现了许多“游击队”。
可当一入住,才发现许多弊端。“明明不喝酒,却装上个大吧台,真的成了摆设。”如今,已经有了6套房子的许先生,住的就是这套装潢简单又实用的那一套。
点评:从小房子到大房子,从一套房子到多套房子,许多家庭在感受改革开放带来变化的同时,正确的装潢理念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26年前 李新从南方来到太原做沙发
李新,太原利信沙发的掌门人。一个在太原打拼,靠沙发起家,有了自己事业的江苏南通人。
1978年,李新23岁,他决定到离家不远的上海去打工。从帮人打下手,到自己开了个小摊做沙发,靠手艺吃饭的李新在上海的生活渐渐稳定下来。
1983年初春,太原液压件厂的周登科到上海出差,看到路边有人推车悄悄叫卖沙发,他想买却发愁托运,于是两人互留地址,商定周登科在太原买好料后,李新到太原给他做沙发。
过了几个月,李新和同伴乘火车来到太原。他们一边等周登科买料,一边了解太原市场。看到周家有块砧木没用,就买了些辅料,在楼下做起了沙发。当天做好,就在街边叫卖,不到半小时,他们以195元卖掉。李新开始在太原开创自己的沙发事业。
后来李新的沙发进入五一大楼、解放百货大楼等商场。为了结算方便,李新决定注册个公司,“当时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公司是件很难为情的事,就决定用名字的谐音‘利信’。”
1986年起,在省教育大厦举办的“晋马杯”工艺品评比中,利信沙发取得行业第一名;“海棠洗衣机”取得当时洗衣机第一名。随后,利信又在举办的“晋兔杯”取得行业第一名。两个第一名的取得,增强了李新的品牌意识,他打出了“山西人自己的品牌”的电视广告。随后,李新决定结束依托大商场代销模式,在友谊大厦租摊位自己营销。
如今,利信沙发年生产规模已达到1万余套,在全省有80多个经销商。“下一个目标是走向全国。”李新憧憬着。
点评:是改革开放赋予李新自己创业的机会,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赋予利信沙发成长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新的下一个目标不是梦。
十年前 太原最大家具城黎氏阁诞生
对太原人来说,说起家具城就会想到黎氏阁,这不仅是因为黎氏阁那曾经带着浓郁方言的电视广告,更因为黎氏阁是太原市首个有了售后服务的家具城。
黎氏阁开业于1998年,渐渐富裕起来的太原人,对 家居 环境开始讲究起来。在当时,太原的家具卖场有红三角、乡镇家具城等,销售都非常火暴。
作为商人,此时进军家具业,无疑是个好时机,但为何要给自己加上个售后服务的“枷锁”呢?与黎氏阁董事长黎晋山共同创业的张红生总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个中情由。
黎晋山每次出差到广东,他都会去那里的家具城转转,每遇到喜欢的商品,他都会爱不释手。可一回到太原,看到的家具卖场却大打折扣:不足1000平方米的卖场,没有品牌;家具随意摆放在一起,根本没有美感可言;售后服务更无从谈起,有时正逛着,耳边传来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的争吵声。恰此时,有朋友找到黎晋山,说儿子要结婚,想买套好点的家具,让他帮个忙,这让黎晋山动了心思。
黎晋山决定创建太原最大的家具卖场。砖头式样的外立面墙壁,2万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别具一格的新卖场着实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黎氏阁在全国家具业有多个首创,比如“市场商场化”管理模式,即借鉴大商场模式,实行统一着装、统一销售、统一收银、统一管理,并对所售产品实行“三包”模式。向经营户收取质量保证金,以解决纠纷赔付问题。
为经营户着想的结果,使黎氏阁人气越来越旺,不到半年时间,黎氏阁爆满。
黎氏阁在全国首创的家具保姆式服务更受到客户的欢迎,他们成立了学雷锋家具义务维修队,不管买的是谁家的家具,只要有了小毛病拨打电话,他们就会免费上门服务。购物后,免费甲醛检测、免费拆装,过期只收成本维修费等服务,为黎氏阁赢得了许多客户。
“表面上看,我们投入很多,但实际上我们的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客户的心,也提升了太原市整个家具服务业的品质和形象。”黎氏阁营销中心总经理张豫红说。到2000年,太原家具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当时排队要进黎氏阁的有五六十家,腊月二十九都关不了场。
随后美丽家园、雅阁瑞普等陆续登陆太原,让一直领跑本土企业的黎氏阁感到了压力。他们请来外立面、室内装饰、品牌规划、形象设计的国内顶级设计师,再次打造出太原一流的家具卖场——优渥家具店,并且提出售前服务理念:专业的设计师队伍,在房屋装修前根据主人爱好,由设计师无偿提出设计理念。如今黎氏阁在太原已拥有4个适合不同消费群的家具卖场。
点评:黎氏阁的出现实现了太原百姓对家具品质追求的梦想。纵观黎氏阁的成长,其所展现的从卖功能到卖感觉、从卖品质到卖品位的营销模式转变,给省城 家居 业带来了全新活力。
装满记忆的红色木箱
小林家放置了一只红色旧木箱,搬了几次家,虽然丈夫屡屡抱怨,她都没舍得扔。箱子有1米长,80厘米高,它已经二十岁了,部分漆面脱落,箱体也有些松动。小林思谋着照着网上所言,给箱子美容一番,改造出一件个性家具来。
这个箱子是1987年,舅妈在省城上大学时,姥姥找木匠为她做的。小林记得,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两只厚实的大木箱,放在家里的最显眼的位置,用来放衣物和贵重物品。家里有人结婚或出远门,都要打个大木箱。奶奶嫁过来时就带着两只描着喜鹊登梅图案的红色木箱,还配着铜提梁和铜搭扣。奶奶每天早晨都要将它们擦得锃亮。小林小时候经常趴在箱子上写作业。在小林眼中,木箱还充满了神秘感。过年时,妈妈把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新衣服,爷爷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糖和压岁钱。
1999年,小林到省城上大学时,舅妈将红色木箱送给了她。这时木箱子在城市里已经落伍了,但小林还是接受了这件礼物,并和箱子一起乘火车到了省城,再辛辛苦苦抬到宿舍。学校宿舍的柜子容量有限,这个红箱子便派上了大用场,书、衣物、小饰品,短时间用不着的东西,小林都塞在箱子里,然后把箱子推到床下。
2003年,小林大学毕业之后,这个红箱子被运回老家晋城,放在阁楼上。这时,家家都讲究用成套的家具,各种材质、颜色的家具层出不穷。红色木箱在城市中已渐渐远去,在农村也主要用来存放粮食。结婚后,小林将这个红木箱搬到太原,对她而言,这个箱子象征着她从小山村迈向城市的第一步,装载了太多的记忆,无法割舍,不容放弃。 晋帅妮
自己动手绘制温馨家园
一幅画的位置、一只花瓶的陈设、一把椅子的摆放等等,现在的人们更注重的是 家居 环境的细节及个性化。还有一些市民开始在家自己动手刷墙、贴壁纸、手绘玻璃窗等,凭着想象和灵感装点着卧室、客厅、餐厅,享受自主装修的乐趣。今年30岁的徐红是省城某杂志的美编,她和丈夫李冰都是学美术的。自打两年前准备买房子开始,他们就憧憬着用自己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他们购买了涂鸦墙贴,自己在家中动手绘图、上色。
走进徐红的小家,手绘的荷花背景墙跃入眼帘。二楼更是别具匠心,他们选择了“路灯”做顶灯,而靠“路灯”的墙面上则是一排排路灯杆,以及大树、小草、小花。宁静的绿、跳跃的红、温暖的黄、淡雅的粉,自己创意绘制的家,不仅绘出了个性,更绘制出了美丽心情。
为 家居 添新意,为新房再设计,为旧房重装修。人们忙碌着将时尚亮丽的色彩、彰显个性的风格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和创意之中。“我的地盘我做主”,表明了时下百姓对 家装 个性化的追求。
山西 家居 业
从马路游击队到家族式企业,再到现在,全省有资质、有规模、有完善组织机构的 家居 注册企业已达400余家,影响较大的有100家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十分简陋。改革开放后,人民收入增加,居民装饰装修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档次快速升级。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群众开始追求住宅舒适和美化。住宅开始粉刷、油漆、更换门窗,有的还找匠人做几件新家具,沙发也进入百姓家。
第二阶段为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 家装 有了专业队伍,并开始全装,更新。墙皮剥掉,门窗变成铝合金、塑钢,家具、厨卫都焕然一新。
第三阶段,2008年以来, 家装 突出个性,追求简洁、舒适、环保。材料、家具、厨卫已向中高档进展,讲究风格和文化品位。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曹秀娟采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