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亭宴,是武夷山具有传奇色彩的神仙宴.
而今,座落在幔亭峰下的幔亭山房和各旅游宾馆古宴新谱,重新摆起了幔亭宴。幔亭宴的餐厅是仿明代武夷山民居建筑而成。席上有武夷山村的土菜:武夷晨曦冷盘,南瓜脯、酸辣芽丝、茄子干、腌蕨苗、薰味田龙等十个小碟;当地老百姓家制菜谱:文公迎宾、岚谷薰鹅、彭祖佳肴、四宝蛋菇、龙游凤舞、五彩麂肉丝等充满民间乡土气息的主菜;鼠曲饺,仙人豆腐、冬虫夏草等用山中野草野菜加工而成的乡间点心;还有家酿多年的白米酒;响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曲子,使宾客们仿佛进入武夷洞天仙府,飘飘欲仙。宾客们还可拿着话筒,唱起中国民歌,外国歌谣、闽南乡音、以及崇安方言的武夷山歌……
八卦宴,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制并用来待客的一种盛礼。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与蔡元定等学者结合武夷山民间饮食的一些菜肴,按《周易》的“系辞传”的“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以及所交往的道士羽流的生活习俗,安排了一个清雅淡泊、奇峭瑰丽的八卦宴。
八卦宴以朱熹生活时期的烹饪原料,工艺和特色风味为基础,菜肴中有拼盘、羹、汤、丸等形式,制作上有煎、炸、清炖等烹饪方法。八卦宴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布列,名种菜肴的排列,无不按照朱熹所推崇的八卦图来进行。排列方法是:先在八仙桌上画上八卦图,正中为太极、其八方分别为乾、坤、震、巽、艮、坎、离、兑八种卦覆、各陈列上一道有关卦理意义、富有武夷山风味的佳肴,整个宴席犹如一幅八卦图,可谓匠心独具。
在菜肴名上,更是寓意悠远。太极之首为翡翠羹;易生两仪,分别置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阴阳蛋;两仪生四象,分别为百发圆子、莲塘君子,桂花虾仁,油焖双冬。这四道菜还暗寓了春夏秋冬四季之象。
按八卦方位,每方位上的菜肴又分别为素炒鳝鱼丝,香油凤腿、酒酿冬菇,宫保鸡丁、竹笋肉丝、溜鸡肝卷、白炒木耳、八宝吉祥。
朱熹创制的八卦宴800多年来,一直流传于武夷山民间,它的整理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又一奇葩。八卦宴体现了朱熹发扬三教文化的思想,若能邀上几位文朋诗友,齐聚八仙桌席上,把盏谈《易》,举箸品"卦",既得武夷特产风味,又得传统文化陶冶,品尝八卦宴真可谓其乐无穷。
武夷山的酒类主要有武夷留香、武夷沁泉、文公酒和十月白米酒,菊花酒,五步蛇酒等。武夷留香最为著名。
武夷留香用当地优质糯米作原料,用清澈山泉酿制而成,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相传很久以前,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铁拐李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抱出一坛从武夷山民家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地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看着酒快被抢光了,一怒之下,便把酒坛从天上扔下,不偏不倚落到了幔亭峰上,酒汁从岩石渗入了九曲溪,那醇厚的酒香,连溪中的鱼、天上的鸟都被陶醉了。从此山民们便把此酒称为“武夷留香”。
武夷留香,滋味甘甜、醇厚,香气馥郁,余味悠久,醇度适中,刺激性少,越陈越香。据科学分析,它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糖类、脂类等营养,适当饮用,有畅通血脉、消除疲劳,促进食欲的作用。前来武夷山视察的李先念、彭真等中央领导人品尝此酒后曾说:“武夷留香,余味满口,不愧是武夷一绝。”
十月白米酒是武夷山民间“土宴”中常用之酒,酿于农历十月十日,故称“十月白”。它营养价值高,能活血舒筋。
五步蛇酒是武夷山特产的一种药酒,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破伤风、皮肤搔痒等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