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因为猫狗等宠物而引发的疾病也日益增多。日前,海南一位患者因猫抓病(CSD)死亡的消息传开后,引起广大宠物迷的关注和担忧。
对此,医学专家表示,猫抓病在一般情况下可防可治,不必惊慌。但专家也同时告诫:宠物迷或经常接触猫狗动物的人,要特别注意宠物卫生。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与流量猫狗保持距离。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谢世峰介绍,猫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感染病,80%与猫抓、咬伤有关,狗、兔、猴抓咬伤也可引起猫抓病。随着养猫及流浪猫的增多,猫爪病人也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猫爪病发病人数近万例。该病潜伏期一般10-30天,少数的可以几个月乃至1-2年。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症状。
谢世峰说,猫抓病可防可治,不必惊慌。有被猫咬抓伤病史的,结合实验室检测就可确诊该病。该病一旦确诊并对症治疗,一般愈后良好。据介绍,浙江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共收治4例猫抓病病人,治疗后患者均得到彻底康复。但他同时警告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会导致死亡。
谢世峰引援相关资料说,约有10%的宠物猫及33%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此菌,并在猫之间通过跳蚤传播。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低下者造成严重恶果,因此他建议慢性病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养宠物。其次,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万一不幸被咬、抓伤后,应及时上医院,并注射狂犬疫苗。当之后出现淋巴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时,一定要将病史告诉医生,以利于正确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