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接触过二、三个家电集团公司高层,就“搭建商业平台的计划和欲望”展开讨论和洽商,留下的印象是:这些具有“财力”和“人才”优势的家电“巨鳄”,虽然具备了快速跑入橱柜新领域的几乎全部条件,但却因为对于橱柜行业“通用和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不当而屡遭碰壁。
事实上,没有以“通用和标准”作为搭建商业平台的中心思想,使很多有钱的、有人才的集团公司受困于三大“壁垒”:
一、习惯于套用原来的经验
很“美国”、很“欧洲”的思维和行事方法不一定适合中国,因为社会、法治、风土人情等背景和大环境不尽相同。所以,才有“本土化”名词。
同理,家电和橱柜的业态、行规和产品的成熟度,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度等等都不尽相同,会形成不同的感受和经验。有一个表象显而易见,即厨房电器通常可以交了钱拿回家,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商品。而橱柜不是完整商品,需要经过层层服务,才能完成银货二清的销售。
因此,诸如家电形成的经验和成功的拓展方法,不能在橱柜行业中拷贝,当您还没有亲身体验,还没有在实践中摸索到规律,很难坚定不移的信任规律,也很难辨别先进和落后。所以,仅仅依仗财力、人力,单凭主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是碰壁的主要原因。
二、过分自信而忽略行业壁垒
具有财才和人力的集团公司,几乎都有“自信”的共同性,确实“自信”是很多成功“企业家”必备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在客观把控和捕捉商机的能力上,他们都具有相当独到之处。
无独有偶,涉足中国厨房电器的“大腕”,无一例外的看到了橱柜的商机,也卓有远见的看到了橱柜对于厨房电器的通路,十分之重要。厨房电器大腕们纷纷投入“橱柜”行业的决策十分正确。
然而,怎么投?怎么做?以什么形式进入市场?进入前需要作哪些准备?橱柜这么好投?会轻而易举、轻车熟路吗?这些问题,至少可以归纳一个结论:“市调不彻底、不准确,没有透过种种现象,揭示本质的分解壁垒和分析产生壁垒的原因”。
这些壁垒(亦可称为瓶颈),是由“没有规律”、“没有章法”、“不通用”、“不标准”、“不能互换”所造成的不可把控,致使重金无用武之地,人才难以短期溶入……由此可见,经验不能在非常态下拷贝,自信不能逆转规律。
三、效仿“表面现象”的共性
您所看到的和听说的“表面现象”与实际境况相差太大。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绝不是仅仅“表面一目了然”的特长。一时一地的繁荣背后,您并不了解真实情况。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人能绕开“瓶颈”所造成的重重困难。
投资很容易,开个店很容易,做些广告很容易,招募人员也很容易。但是,如何投?投在哪里?开店以后怎么运营?有什么赖以生存的基础?广告说些什么?招来的人能适应吗?您如何保障交货?
有一集团,在上海开了一个不小的橱柜专卖店,半年中,接到16套订单。无一“安装成功”,终因交货问题而亏本撤离。
有一很有财力的公司,店也开了,不可谓不大,广告也做了,不可谓没有声势和气派,就是没有什么订单,就是不能完成订单,一年不到,输掉将近100万美元。
可见,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即“通用和标准的运营和产品”,再大的家电巨鳄游入橱柜行业时也难逃碰壁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