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在路上”更重要了
标签1:在路上
人在西藏,没有什么比“在路上”更重要了。那是真正的广阔大地,雪山圣洁,湖泊深邃,雄鹰飞过天空,羚羊翻越山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西藏体验,坐着飞机直飞拉萨的人们哪里知道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地接近拉萨的乐趣。好在交通再发达,也依然有人奔走在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和中尼公路上,自己驾车、一路搭车,甚至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心会和西藏贴得更近,就像小说家的爱情主题永远是“人与人怎样保持了距离”。
既想“ 在路上”,又不想太辛苦的“文青”们,可以飞到西宁,包辆四驱的吉普车一路沿着路况最好的青藏公路感受海拔的升高和心灵的净化。打开车窗,壮美的雪山和低垂的云朵好像触手可及。司机师傅肯定还会播放藏地歌曲,一下子就把在平地上憋出的郁闷小九九大扫除掉了。青藏线沿途的那些小地方也都是“文青”会喜欢的:都兰的星空最美,到达格尔木前的沙棘地里有动人的花儿歌飘来,沱沱河的早晨寒冷清冽,唐古拉山口的石碑上刻着这辈子到达的第一个最高海拔数……还没到拉萨,朋友已经交了好几个,故事已经有一打了。
西藏的街道
标签2:集体铺位
拉萨的青年旅舍里,住在多人间集体铺位的基本都是各国来的“文青”。每天不超过30元的床位费换来的是热烈的文化交融。吉日、八郎学、东措青年旅舍等都相隔不远地开在北京路上,那里离八廓街不远,随时从旅馆出门一拐就能来到错综复杂的拉萨老城区,看看传统的藏式房屋,拜访隐在居民区里的小寺院,还会遇到挂着好看藏式门帘的杂货店和个性小店。一起和你走街串巷的,很可能就是在青年旅舍里交到的新朋友。
住青年旅舍,和有钱没钱没关系,而是代表一种和别人交流的态度:真的有人带着心爱的吉他旅行,有人用带口音的英语加手势向你描述刚完成的墨脱徒步之旅,有人喜欢沉默地闷头睡觉。这一切对于离开校园生活有点久的“文青”来说,简直就像是回到了刚住进大学宿舍那会儿。青年旅馆多人间是一个绝好的资讯平台:找旅伴、搭车、策划路线……要是有高原反应了,还有人能张罗着把你送去医院吸氧,至于贵重物品,寄放在前台就行了。
西藏美丽的天空
标签3:LOMO
有点搞不懂为什么“文青”都喜欢用LOMO拍照。不过带LOMO去西藏倒是蛮有想法的。西藏空气清澈、景色壮美,像素高一点的手机都能拍出“明信片”,单反相机也好像满街都是,所以“文青”带上心爱的LOMO一起去西藏才是正经事。
小资喜欢在镜头前为自己留影,驴友愿意为了一次日出而蹲点许久,“文青”则带着不轻不重的LOMO四处逛,看到有趣的人和房子,就来上一张,不要高清,不要饱和度,不讲究测光和对焦,要的只是那一份自己眼中独特的美丽通过颗粒质感表现出来的满足感。
冷酷仙境
标签4:冷酷仙境
《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这个书名其实很适合来形容西藏的雪山。在海拔4800米的纳木错看念青唐古拉雪山,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看世界第一高峰,在海拔4588米的玛旁雍错看冈仁布钦雪山,你都会同意那里就是冷酷仙境。如果感觉身体状况不错,可以前往海拔5200
米的珠峰大本营住一晚,黑色厚实的牦牛帐篷里生着暖暖的炉子,晚上会下起鹅毛大雪;坐着小马车在白雪覆盖的清晨向更接近珠峰的营地进发,“冷酷仙境”中忽然云层散去,巨大的金字塔形雪山在下一秒出现。尽管那时人会缺氧而显得木木的,但是心会加速跳动,记录下这令人感恩的瞬间。
建筑的情调
标签5:藏漂不漂
藏漂好像真的不是为了挣钱。日子基本上过得有点紧,但却觉得每天都无比热烈和丰盛,在高原上走得比平地上还踏实。“藏漂经历”曾经是马丽华、马原、温普林等“上一代”作家、画家、音乐人青葱岁月里的最大亮点,读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现代“文青”自然也很想在西藏漂一漂。
于是,“文青”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餐厅、酒吧或者个性小店,留下来打份短工,不拿工钱,老板管一天三餐就可以了。空闲时,他们在博客上记录自己在西藏的生活,一高兴,索性把这家店盘下来,列一排书架,每天播放慢摇滚和乡村民谣,把照片和写着字的明信片钉成一整面墙,于是这里就成了又一个“文青”集聚地。当下一个“文青”出现说要盘下这家店时,上任老板华丽转身,一路搭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了。
标签6:屋顶晒太阳
“文青”打印的西藏游攻略上一定有一条“去大昭寺的屋顶晒太阳”,他们不喜欢干晒,所以“文青”基本上是先在热闹的集市中买一袋新鲜的香梨,再熟练地钻进八廓街或者小昭寺附近的某一条小巷子,爬到藏式房子的楼顶去边晒太阳边吃梨。
拉萨老城区的房屋都不高,所以基本在每个屋顶都能望见布达拉宫。避开了成群结队爬上大昭寺屋顶的游客,才能静下心来看看远方:藏式建筑都用大石头夯筑而成,白墙,上窄下宽的大窗,屋檐下装饰着漂亮的帘子,屋顶的四角插着五色风马旗,清晨时整个老城区都会煨桑,远处的布达拉宫雄伟壮观。如果恰好遇到在屋顶上边打夯边唱歌的快乐人儿,你就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录音笔,录下这真实的歌声,回家后做成“声音礼物”送给你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