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存款准备金又涨了,某卫浴企业又倒闭了,某私企老板又携款潜逃了……”,最近一则又一则轰炸性的新闻对国内的中小企业可谓当头棒喝,让资金链本来就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无疑雪上加霜。
上周,央行决定从6月20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保持着“一月一调”的提升节奏。自去年以来,央行更是先后12次上调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据统计,此次上调冻结资金3800达亿元,减少银行净利息收入约50亿元。也就是说,此次上调的0.5个百分点就将冻结3800亿元,可放款的银行资金进一步缩水。央行钱根紧缩,市场资金压力倍增,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艰难,卫浴行业当然也不会幸免。
中小企业纷现倒闭潮“钱荒时代”来了吗
央行钱根越缩越紧,市场开始感受到资金紧张的压力,中小企业融资难见天日,各种乱象也就不可避免,近期就陆续从浙江广东传出中小企业集中倒闭的消息。资金链紧张,浙江广东中小企业接连倒闭,年内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钱袋越缩越紧,钱荒真的来了吗?
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浙江、广东确实是出现了中小企业集中倒闭的现象。广东、浙江是沿海中小企业居多的地方,而且大多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代工居多。在卫浴行业,浙江的温州、宁波和台州以及广东的开平、佛山和潮州等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五金和陶瓷产区之一,外贸占据了极大的比例。世界经济尽管在复苏之中,但是步伐非常缓慢,出口依然表现得比较艰难,所以产品、原材料挤压比较严重,库存投资在增加,流动账款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流动资金便受到限制。同时,卫浴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环,其厂房设备投入、原材料、人力成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不大可能仅靠自身的原始积累来应对双重压力,因此融资变得十分重要。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稍有不仅就有倒闭破产的危险。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经多方证实,此前浙江温州三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倒闭,企业主因欠巨款出逃更让中小企业看到如今市场的残酷,有关“钱荒”“倒闭潮”等议论急剧升温。据商务部研究院院长称,企业贷款难已影响到很多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
银行贷款难,随之而来的便是民间借贷的升温,利率也水涨船高,中小企业借了高利贷,生产经营没有跟上必然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企业倒闭破产也变得理所当然。有业内人士称,造成借贷难这一问题的根本还是银行收紧信贷,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冻结了银行大量资金。据了解,不少民间借贷机构的资金很大一部分便来自银行。而今年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导致银行资金紧张,民间借贷机构的资金来源也大大受限。
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是“罪魁祸首”?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不管哪个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都很高,在中国,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更高。
作为商业银行来说,盈利是他们的生存之本,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性质,生产规模、企业寿命、经营水平、财务制度等问题大大增加了银行放贷的风险和成本。记者在采访厦门邮储、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时了解到,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无法得到很好的监控、财务制度又不健全,有的中小企业连合乎规范的财务报表都找不全,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风险难以得到控制,成本也就大大提升,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会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就像前面所说的温州民企老板负债外逃的情况,更会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慎之又慎。
存款准备金提高,银行钱根紧缩,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就无款可贷,因为商业银行本身是要赚钱的,贷款是它应尽的责任,有利润它就一定会去放款。其核心的问题关键在于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一些特殊性质,一些中小企业资产不足、抵押品不够,银行方面的风险就大,放贷就显得困难,所以造成了融资难。我国虽然提倡综合利用政府资助、科技贷款、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发放债券等方式加强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但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除此之外,近日,记者在调查采访全国各地卫浴产区和建材市场中了解到,当前原材料、劳动力、物流、财务等多项成本上涨,导致企业利润变薄,不少企业甚至出现亏损。而今年年初以来建材市场等终端销售的表现也很疲软。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相对低端的中小企业,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销售终端又不能很好的支持生产,企业必然难以承受经营压力,因此就有面临倒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