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转移有污染、高耗能、本地无自然资源条件的产业、企业、产品或生产环节。对于形成了产业集群特别是本地生产网络,产能或贸易活动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主要是因为技术和品牌原因而处于价值链低端,则要通过扶持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次。”广东省情调研中心发布的《统筹推进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协调发展》报告认为,珠三角产业转移应是有选择的转移,对于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主要是因为技术和品牌原因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应该扶持。
产业转移不应该"一锅端"
《报告》认为,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地,珠三角应该珍惜和利用传统制造业基础,产业转移不应该采取"一锅端"、"连根拔起"的方式,而是需要进行有选择的、聪明的转移:对于那些有污染、高耗能、本地无自然资源条件的产业、企业、产品或生产环节,必须从珠三角转移出去。
对于形成了产业集群特别是本地生产网络,产能或贸易活动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主要是因为技术和品牌原因而处于价值链低端,暂时遇到贸易困难的产业,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扶持措施,增强其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次。
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珠三角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培育了大批的熟练工人、管理者、企业家等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建立了连通世界的贸易网络,把珠三角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传统制造业的产品需求是永远存在的,而且是巨大的,这就决定了生产这类产品的产业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没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和企业。
接受转移地勿重复污染老路
《报告》建议,在东莞、南海、中山、佛山等地规划建设一批传统产业升级创新园区,选择本地生产网络发育较好、规模大的产业集群,采用高新技术+传统制造业集群,创意产业+传统制造业集群,市场、会展、物流、信息+传统制造业集群等模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鞋业、服装、家具、玩具、陶瓷、电子等产业基地。长远目标是发展成世界同类产业的领导者。
《报告》认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需要接受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但是,绝对不能重复珠三角过去发展的老路。
有良好的港口和海运条件的东西两翼,可以重点接受珠三角转移出来的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业。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重化工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和机械等制造业基础,注意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临港型的石化和钢铁产业,接受珠三角转移出来的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医药、陶瓷、机械、电子等企业,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
粤北山区是广东全省的生态屏障,因此,粤北山区不能接受珠三角转移出来的污染类和资源消耗类产业。
除了适度接受珠三角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外,要把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与之有关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休闲产业等作为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