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12月,地产巨头王石抛出“拐点”论,并在其全国各地多个主力楼盘降价,引发了多米诺效应,最终成为中国房价下行的分水岭。
建陶业也未能幸免。从2008年6月的“涨速回落”到2009年3月的建材价格的“倒行逆施”,不仅钢钱价格跌至1994年以来的最低点,陶瓷价格及企业效益也跌至“无利可图”的新低。
是陶瓷行业的“暴利”让普通百姓“望瓷却步”?还是百姓“兜里没钱”?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房价涨速”远远大于国人人均GDP的增速,更不用说远远超出咱们平头百姓的“消费水平”。谁是建材市场“旺季不旺”的罪魁祸首?是房价?连续多年荣登“暴利榜”的房地产当然难逃其责。陶业高端品牌的高价格吓跑了消费者?建陶行业的超速的规模成长不也是“市道黯淡”的始作俑者?!
不是吗?物以稀为贵,顺境中每年20%的产能增长让某些老板“利令智昏”,片面强调规模效益使建陶年产能的增速远远高于市场消费水平;另一方面,陶企扩大规模后,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又不得不降低处理部分产品库存,甚至低价倾销。国内销售如此,出口贸易亦如此,国际国内皆如此。
作为终端消费者,房产降价、家电降价、陶瓷降价……既然今天陶瓷能降价1元钱“贱卖”,明天或许就会再降2元钱“清仓”,后天就会“大出血”跳楼价卖砖……谁言不“市残”。
实事胜于雄辩。西部10元砖好卖,蜂拥而入的陶企及陶瓷企业家,削尖脑壳“想方设法”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从工艺技术、从克扣供应商的货款去降低生产成本,从“抄袭”他人“老产品”、从拾人牙慧去逢迎“被扭曲的价格”去销售,去“占领市场”,去争夺国际金融风暴下的救命稻草。
结果呢?不是片面强调做大市场而进恶性价格战的集体“自残”,就是房地产暴利得让人心生妒忌,普通消费者期待“楼市再降低”。毫无疑问,消费信心不振是造成当今市场该旺不旺的根源。
建陶做大了,市场做残了,想有作为的商人心痛了。因为他们更明白“资本”再投入,已经背离了商人的本质,而陷入“残市”的深渊,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