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行业山雨欲来。日前,国内家纺行业知名企业上海红富士家纺有限公司宣布,由其兼并整合的年产能达6000万米特宽幅布的印染项目投入生产。上海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专家沈元吉称,此举打破了现有产业格局,家纺企业的洗牌正在提速。
据介绍,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国内不少家纺企业正在通过进军关联行业、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实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红富士巨资打造6000万米印染能力
红富士家纺兼并整合的印染项目为上海幸福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由于企业废水处理不达标曾被列入“黑名单”,是限期整改单位。
据介绍,红富士家纺在2007年上半年以6300万元的价格拿下这一项目后,即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与节能减排工作。近期,该厂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改并通过调试,已实现达标排放。而在经过技术改造后,幸福公司生产能力由原年产1500万米特宽幅布迅速提升至6000万米。
“国内大型家纺企业拥有印染能力的并不多见,红富士家纺的收购整合令其拥有了上海地区设备精良、规模大的印染生产加工能力。”上海市家纺行业协会一位资深人士评价说。他还透露,红富士扩张步伐正在加快,有可能成为上海地区首个含印染生产的家纺类上市公司。
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红富士家纺董事长董服龙。董服龙拒绝透露未来的兼并扩张意向,但声称公司确实有在A股市场上市的计划。
“目前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私募的反响也非常积极。”董服龙说。
家纺业洗牌趋于白热化
尽管董服龙在采访中不愿提及企业的兼并扩张计划,但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红富士家纺在扩张产能方面频频出击。
“国内家纺业整合山雨欲来。按红富士家纺的生产现状,6000万米布的印染能力是用不了的,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没有充分的计划,不可能出现这种闲置产能的情况。”上海家纺行业一位资深人士说。
实际上,红富士家纺的节能减排和加速扩张也是应对生死考验的无奈之举。
“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中国家纺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并购等手段,培育与国外跨国集团同场竞技的实力;国内包括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等在内行业政策导向调整,迫使国内家纺行业寻求创新能力增长点,增强核心竞争力。” 有关专家对家纺行业面临的挑战作出了分析。
近年来,频繁的政策调整凸显了形势的严峻。去年7月1日的出口退税率大调整令包括家纺在内的纺织行业损失惨重。“我们绍兴的纺织产业损失就在一亿美元以上。”浙江省绍兴市外经贸局副局长陈元德告诉记者说。
一些外经贸方面的研究人士则更是指出,由于利润空间急剧缩减,不少中小企业可能会调整内外销比例,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小企业更是会面临被清洗出市场的命运。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家纺行业的“跑马圈地”潮迅速蔓延,各大企业纷纷通过生产能力、渠道体系的兼并、扩张,试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比如,宁波博洋集团控股新江厦股份公司收购安徽宿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维科集团收购淮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维科精华(600152)收购宁波维美纺织……家纺行业的整合正在提速。
2007年6月,上海华润世纪家纺有限公司成立,华润集团重组华源(华源系600094,600757)纺织板块成功。华润重组华源标志着国内家纺业整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红富士家纺的加入兼并整合,战局更令行业洗牌趋于白热化。
“待这一布局初定后,残酷的价格战将打响。”业内人士的分析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向产业链上游的扩张将成趋势
“几乎没有人知道家里的被单是什么牌子。”浙江杭州一个家纺企业的运营总裁说。由于产品同质化明显,又不兼具“炫耀性消费”的要素,家纺行业的品牌特征并不明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品牌无足轻重。在日益“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培育市场忠诚度的重要性在家纺行业逐渐显现了出来。国内一些家纺企业也开始在设计中注入文化元素以加强凸显品牌的对象化,如杭州已有一家企业为迎合反主流心理推出了“骷髅头”系列家纺产品。
这毫无疑问是创新,但要做品牌,必须过批量生产关。在这一关口,家纺企业有可能会面临质量控制的困境。
董服龙告诉记者,在批量生产中,原创设计需要布料的上色率、色牢度、缩水率、PH值等作为保证,这些都体现在印染技术上。“企业规模越大,质量越难以控制。家纺企业做大做强应有自己的印染能力作为保证。过去,红富士家纺一年要用2000-2500万米布,需要20多家小印染厂才能完成。因此,我们需要并购印染企业。”
“作为传统行业的家纺业实现创新型发展并非易事。未来家纺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在于设计与印染,而不是传统的缝制。” 董服龙如是断言。
对于这一点,愈来愈多的家纺企业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上海幸福纺织印染公司项目的出让曾经引发一些浙江纺织企业的争夺。据长三角的一些纺织重镇介绍,该区域已有不少企业在外地物色印染项目。成功项目中比较著名的有宁波维科集团收购淮北印染公司等。
“家纺企业进军印染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沈元吉说,国内家纺业的竞争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进军关联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如博洋集团拓展百货连锁业,控股新江厦。二是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印染行业扩张。目前,产业链扩张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众多家纺企业的关注。
据专家测算,人均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的家纺类消费品需求就多达300亿元。当前国内家纺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销售规模在两亿以上的就算大企业,而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不到1%。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家纺行业的洗牌将会愈来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