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家具企业人才访谈”,看后觉得手痒痒的,本人对人力资源懂得不多,也不是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但因工作关系和个人感受,认为在企业中称得上人才的一类是“技术型”人才,如:产品设计师、新产品打样师或其他高技术含量专才;另一类是“管理型”人才,如:总监、副总、CEO、总经理,我们统称之为高级职业经理人;至于一般的经理或主管人员,应该称为职员或干部。经常在网上猎头、人才市场、企业专场招聘“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一般年薪10-50万不等,高者达年薪100万以上。不管这些企业是为加强对本身宣传进行的“炒作”,还是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而高薪“求贤”,总之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必然的,而这两者都将成为企业的核心人才。
对于每个企业来讲,其求才、用才、留才之路是长期漫长的过程,职业经理人是否能被企业真正发挥效能,成为为企业营运创造价值的人才则更难说,个人认为要成为企业中的“人才”,必须经过选才、育才、量才、用才、留才五个环节:
1、选才
选才是企业最关键的一步,身为人力资源部或总经理(老板)的你虽然不是“伯乐”,却要有“伯乐”之才,作为企业将要委以重任的高层次人才,首先要对被选人的人品进行了解。诚信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条件,但这个环节不是一两天就能了解的,所以通常对高级人才的引进需要一个周期性(1-2个月),不能急于求成;
其次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家具工厂90%以上是民营家族企业,很多情况下老板习惯了“一言堂”决策,企业是老板个人资产,这种处理方式本也无可厚非,但企业引进“人才”的目的就是要在现状基础上创新,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管理相当落后,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都无法跟上发展的脚步。相当一部分人才来源于外资企业,同时有很多的“人才”觉得这样工作自己很委屈,什么都是老板定了,岂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最后专业能力,一般来讲专业方面的知识在面试时是可以进行判断的。同时在选才时不要将岗位人数固定得太死,比如:真实的岗位需求是1人,则招聘该岗位的人数应该在2-3人,一方面可以优中选优,人选之间优、劣势作比较,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储备人才,让企业有才可选,防止人才断层。
2、育才
新进职业经理人再优秀,也不一定马上就可派上用场,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老板)如果认为招聘的职业经理人马上就要“上岗”,说明人力资源部是严重失职的,企业的人才已断层了,这种情况对企业是非常可怕的。同时也是对企业本身和职业经理人的不负责任,匆匆忙忙上岗的人才,在情况不熟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孙子兵法曰:“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通常情况下给新人3-6个月的磨合期比较合适,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认识,包括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品牌优劣势、产品、生产、品质等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其次是要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各部门人员的工作风格和个性,以及同老板的关系,了解这些不是用来溜须拍马,而是为你以后的工作能更好的开展。除非你只想混过试用期,否则以上这些你必须要全盘了解。同时作为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老板),这个时期要多同他们交流、沟通和思想碰撞,新进职业经理人最怕的是被不理不睬,无人问津,导致的结果是在工厂里转来转去,旁人看不习惯,自己也闲得慌,最终还是走人“痛快”。
3、量才
3个月对新进职业经理人表层的了解应该是够了,但无法了解他是否够委以重任。所以通常情况下,我认为要求新进职业经理人在进厂15天内应该要交一份报告给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老板),将对工厂的所见所闻及观点阐述清楚;同时在第45天时,要求重新整理一份报告给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老板),第一份因对工厂是表面的了解,所以一定不够全面、不够仔细,但必须要让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老板)知道你在做什么?第二份才是真正了解新进职业经理人的能力状况,所以作为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老板)一定要看是否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很多人都能发现,关键是怎样有效解决。其实作为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他自己也应该要具备这方面的常识,所以解决方案要有充分的论证,不能只讲套话、空话,报告的份量也显得苍白无力。
对于“技术型的”职业经理人,重点是体现在操作层面,故在考量时可以放手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将你的非专业眼光和建议,左右他的思维,要挖掘最原始的创意。这点往往很多总经理(老板)做不到,喜欢品头论足,其实自己可能并不懂设计、研发,总是希望在下属面前表现自己在这方面有“天赋”,结果导致家具行业产品抄袭、模仿盛行。
对于“管理型”职业经理,重点是体现他的管理理念和逻辑思维,报告中文笔是否流畅、条理是否清楚,对行业的了解程度等就显得至关重要,通常来讲“技术型”职业经理人只属于一个“将才”,用来冲锋陷阵、掠夺城池,而“管理型”职业经理人是属于“帅才”或要培养成“帅才”,需要有胆量、气魄和才气,事事以身作则,言行必果,而且思维敏捷,对任何事物都要有全局观,否则不足以成为“帅才”。所以在量才也是对职业经理人和总经理(老板)的挑战,能否成为企业的“将”、“帅”之才,就要看本身是否有“才”,当然还得有识才的“伯乐”了。
4、用才
用才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课程,很多人都不能真正理解,所谓的用才,一种情况其实就是“授权”,新进职业经理人的授权是很多老板“头痛”的事情,即担心没有充分授权影响新进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又担心充分授权后的管理不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我个人认为,对新进职业经理人的授权一方面要看试用期的表现,另一方面在试用期要多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和碰撞。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充分授权,但在决策前提供具体的方案,相关人员再讨论确认可行性。
第二种情况,经过试用后,你发现当初你招聘A岗位的人才,其实他表现出来的能力却在B岗位更合适,或者说公司目前更迫切需要他在B岗位上工作,很多的人力资源部或总经理却不能才尽其用,只能生搬硬套将他们固定在这个不感兴趣或不合适的岗位上,最终因为没有成绩而黯然离开,很多的职业经理人不是没有“才”,而是没有找到“伯乐”。所以作为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除了要会发现人才,更重要是怎么去用他们,可是能做到的有几个呢?
第三种情况,新进职业经理人上任后,发现企业人际关系复杂,同老板的关系都很“微妙”,因为这些都是老板的亲戚,或者是同老板一起创业的元老,谁都“得罪不起”,哪个都“动不了”。所以我之前有提到了解企业的人际关系,真正走上岗位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将会是你最大的“绊脚石”。作为总经理(老板)要帮他们排除路障,树立新进职业经理人的形象,其实也是树立你自己的形象,否则又怎能执行到位、改变现状、大胆创新?
第四种情况,新进职业经理人在工厂的职位和待遇,一般情况下比跟老板“打江山”的“老臣”高,让其他人员产生妒嫉心,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比他们差,往往形成“对着干”和“拆台”的局面。新进职业经理人提出的新项目、新举措,都无法全面执行半途而废或胎死腹中。故作为总经理(老板)的你怎样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值得研究了。一方面要让各部门对新生事物产生疑虑,毕竟任何方案在未执行之前都不可能考虑到百分之百的全面,疑虑本身也是对项目方案不同看法的表现和完善;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各部门对新项目方案的排拆,因而你要起到调节作用。如果你认为太难取舍时,我建议你多看看《亮剑》中李云龙的用人之道,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皇帝处理和坤和纪晓岚之间的关系,可谓将用人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
5、留才
首先,前面讲到的第二种情况,其实在这里是最适当不过了。新进职业经理人是有能力,但当初招聘的岗位却无法发挥他们的潜力。其实作为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我们或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尽可能的进行“轮岗”,一方面可以让人尽其才,另一方面可以让在岗位上发挥不了能力的人员,换个岗位或许就留下来。我发现家具企业的“人才”流动实在是太快了,3-5个月就更换了,职业经理人很少在一个企业呆上几年的,这也是家具企业的损失,毕竟花费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
其次,了解新进职业经理人的家庭、子女情况,排除子女上学、就业和家庭方面的事情带来的烦恼,全心为企业工作服务。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有针对外来人员子女上学的政策,关键是企业没有去考虑怎能样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最后,要根据职业经理对企业的贡献,将部分利润适当分配和鼓励(奖金、股份或等同物资),以利益的纽带为牵动点,达到以厂为家,全力投入的作用。
以上希望能给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为企业人才战略之道,提供参考方向,当然说起来简单,具体运作时的难度和分寸的把握还需仔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