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全国信息中心统计,前三季度,全国百家零售企业销售下降0.1%,比上半年的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有律师称其已成为电商通用促销服务术语 天猫难获得独家使用权
五年间,“11·11”的创造者天猫淘宝的交易额分别为:5000万元、9.6亿元、39.2亿元、192亿元、350.19亿元。这不仅让京东、当当等一干电商欲分羹外,也让线下店商联手起来抱团备战。
“11·11”还没到,电商促销大战已经冒出浓重的火药味。昨日,阿里和京东上演了一出商标注册口水战。先是阿里巴巴向媒体通发了一封《通告函》,要求各大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内容,称“双十一”是其注册商标,否则构成侵权。京东随后发布声明对此表示谴责。
其他电商不满阿里“玩独食”
京东昨日声称,最近两周,全国的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户外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广告业务人员都在为同一件事情困扰,某电商企业通发了一封《通告函》。
记者看到的这份通告函显示,阿里巴巴自称“双十一”等近几年全国各品牌商、零售商积极参与的促销时点/节日是其注册商标,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为都是商标侵权行为并将“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记者通过商标局官网查到,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就以阿里巴巴集体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第35类申请,并在2012年12月获得第10136470号“双十一”商标,而且在第35类、38类、41类等相关类别上申请并注册了“双十一”和“双十一”狂欢节等一系列防御性商标,其杀伤力几乎完全覆盖了整个商业零售服务领域。
但阿里巴巴此举引发了其他电商不满,他们认为,在早期,阿里巴巴乐于推动“双十一”成为一个全民狂欢节,但当“双十一”促销概念火起来之后,阿里却一反常态,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商标,不让同行参与进来玩耍。而且,阿里巴巴临近“双十一”出这种大招,导致其他电商猝不及防,早准备好的宣传可能不得不修改或撤换,损失不小。
京东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表示反对, 该公司称,“11·11”已经成为全零售行业的节日,也是消费者的网购狂欢节。该电商企业一贯倡导开放和生态,却试图将此节日以“合法”的方式据为己有,甚至用威逼利诱的手段给媒体和电商同业公司设置障碍,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这种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实质上限制了广大消费者本应享有的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从京东的回应看,“11·11”是否为全行业的节日存在争议,需要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解释。
对此,阿里巴巴方面并不愿意多谈。
律师说法:难产生实质的限制作用
昨日,广东一位研究专利的律师表示,首先要明确阿里“双十一”商标是否已经核准并公告?商标图样及指定的商品、服务具体是怎样的?他认为,因为“11·11”本身就存在缺乏显著性的可能,就算通过初审也可能有很多人提异议,最终不容易核准。还有专家认为,虽然这个名称可能是由天猫首创,但是这个名称现在已经成为电商的通用促销服务术语,天猫很难获得独家使用权。
“就算阿里成功注册‘双十一’,对京东、国美的‘11·11’促销活动不会产生实质的限制作用。”他认为,即便阿里在第35类的“替他人推销”服务项目上获准注册,但京东、国美等进行“11·11”促销时肯定同时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京东”、“国美”,“双十一”、“11·11”顶多只能算是个辅助的标识。现行商标法规定,在先使用人有权在其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要添加区分标识规避这种问题。(薛松)
VS电商
超百家店商“抱团”备战
促销价格将叫板电商价格
由电商发起的“11·11”购物节即将杀到,已备受电商冲击的线下零售业,今年首度抱团大促,要将“11·11”也做成线下零售商的节日。
据了解,由天虹、银泰、银座、步步高等国内主力商家联合在11月11日期间开展与电商价格叫板的联合大促销。
全国有上万门店参加
依靠促销拉动销售的模式,让传统零售企业的利润难以保障,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作为实体零售商,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周边的同行,更大压力的竞争将来自电商、跨国企业、海外企业。
截至昨日,此次参与的企业已达110家,门店数突破万家,覆盖全国逾百城。
此前,实体零售业并非无所作为。去年“11·11”,线下实体零售 家居 卖场第一次联合抵制电商的“11·11”。而更多的零售商则选择单打独斗对抗电商,多数百货商场、超市、购物中心都同期举办形式各异的促销吸引客流,但折扣和力度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
摩登百货相关人士认为,今年线下百家零售店商联合起来,力度和气势更大,可以更好地引导消费者线下消费,实体零售商必须在趋势被固化之前,黏住那些实体店的顾客们。该人士指出,相比线上,线下店商不仅能提供低价商品,还能提供更好的体验服务,保证正品、并避免快递延误的困扰。
而谁能在今年“11·11”胜出,只能在当天揭晓。不过,可以预见的是,“11·11”将从“网购盛宴”渐渐变为真正的线上线下的全民购物盛宴。
业内:入场要求苛刻
部分品牌拒绝上网
“目前,线下零售业出现增速放缓或下滑,是多年积聚矛盾的爆发,特别是商业物业的过剩带来的竞争加剧,网购的冲击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不过,广百CEO黄永志坦言,网购确实是分流了部分线下顾客,特别是不需要体验的标准化产品,这一类产品的销售压力大。不过,时尚产品几乎无冲击。“很多百货店的穿戴类、化妆品销售状态健康,未出现下滑。”
某品牌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部分电商的进场扣点已不比实体店低,且要求多,如要求销售价格必须低于实体店的20%等不合理的要求,也使得部分品牌拒绝上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