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居住理念中,庭院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不可能简单地居住在房子里,而一定要有一个文化的归属,这几乎是人不可抗拒的,而庭院,刚好能为“家”提供这样一个文化的背景。因为庭院提供了住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室外活动场所,以至大型住宅中常有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叹。普通人家无法在住宅中留出大宅院的,也会想尽办法留出一个“天井”充当庭院的作用,以使紧凑局促的空间增加一些通透感。
庭院文化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核心。真正的庭院,承载了许多温情的故事:从柴米油盐到国际风云变幻,无所不包的邻里闲谈,趴在院内看蚂蚁搬家的孩子,爱管闲事的大妈,当然,还有葡萄架下的闲敲棋子声,以及老枣树上婉转啼鸣的鸟儿……无论是在北京的四合院还是上海的石库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构成了让都市人魂牵梦萦的庭院文化。
古老的庭院生活引起了人们心底的强烈共鸣,但这一切正随着现代城市的扩张而日益消逝……
只看山西平窑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大理古城,昆明民居“一颗印”建筑形式,它们所共有的、吸引人们驻足的都是典型的院落建筑形态,其中心都不离一个院子。以大理喜洲镇的严家大院为例:宽大的院落,精致的木阁楼,漂亮的照壁,这些曾经的居住形态被现代人欣赏、赞叹不已,无疑是古老的庭院生活引起了人们心底的强烈共鸣。
再看北京的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中的住户多以家族为单位,尽管时时刻刻都表现着旧礼教的约束、老幼尊卑的界限,但人们的生活也还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在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三大节日里,老北京人富有韵味的生活情趣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每逢到了除夕,每户居民都要扫房,搞好卫生,擦得窗明几净,院门和屋门贴上红纸春联,窗户的玻璃上贴窗花或大福字,有的住户在四合院的大门左右贴上彩印的门神。除夕晚宴称之为团圆饭,全家人都要到齐,大家吃着丰盛的饭菜,共享天伦。人们都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晚会节目,时至子时,长辈们会接受晚辈们的拜年,老年人给的“压岁钱”用红纸包好送至孩子们的手里。现在也有送书或文化用品的,不管长辈送什么,这时候应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居民还保持着除夕夜吃饺子的风俗,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用多种娱乐来度过。正月初一清晨,院里居民采用串门形式互相拜年。
但是这一切正随着现代城市的扩张而日益消逝。
如果将家庭看作“家庭=家人+庭院”这个公式的话,没有庭院的家是不完美的,Garden style is in,当花卉市场的庭院家具、花果树木开始热销,当私人庭院设计师成都市酷炫职业,当各种HOUSE开始雕琢其前庭后院,当前卫的地产商开始探索院落文化……
在这里,人们可以与自然、邻里、亲朋甚至自己进行亲密的交流,将自己完全托付在一个相对私密又相对公开的场所;在这里,家是一种环境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只要一踏上这块土地,就有亲切的归属感;在这里,自然与生命完美结合,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