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家具业来说,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当是一路飘红的统计数字和为行业创造的巨大财富。我们在享受成果之乐时,似乎还没来得及总结和思考我们的成功究竟来自于哪里,猛烈的金融风暴就一下子把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家具业从顶峰卷到了谷底。
遭遇困境
虽然从国内的整个家具产业来看,好像比纺织、玩具以及鞋类等行业的情况还有所乐观,发生企业倒闭的现象和程度也没有那么严重,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行业领袖或顶尖企业出现倒闭或停产的状况,出现问题的也主要是以不具备品牌实力和以代加工为主要经营手段的小型企业和无名企业,以及从事外贸加工为主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等。
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家具业曾经拥有了“世界制造大国”和“世界出口第一”等多项美誉,中国家具业也因此享受了由此带来的巨大物质成果,但危机的突然袭来,又必须让家具业承受由此而产生的巨大代价。我们来看看中国家具产业高速发展是靠什么来支撑的?是牺牲了巨大的环境资源,用大量廉价的人力、物力换来的,这种模式之下,一旦风暴来袭,弊端迟早要暴露出来。
在最近的一次行业论坛中,吉盛伟邦集团董事长邹文龙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中国家具业遭遇了困境,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非外部,而是行业本身,那就是无序的市场竞争,其根源就在于市场秩序一直以来都在遭受着破坏,或者说长期处于一个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综合表现为产业的过度扩张、市场需求比例失调以及先天的市场规则不完善等。
找寻救命稻草
中国家具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经过近10年的快速扩张,在短时间内走完了国外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家具品牌大多从模仿、抄袭开始,或从“洗脚上田”的小农经济逐步演变过来,产品缺少内在的文化溯源,寻求捷径,没有经过市场培育阶段,就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在初期市场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人都很容易分得一杯羹,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危机到来之后,没有根基的品牌劣势逐步凸显,采取恶性竞争手段也就成了当下维系企业生存的救命稻草。
例如,一些产品品牌仍处劣势,稚嫩的中国家具品牌仍然无法大方地走出国门,因此中国家具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就只能走向代工的道路。中国的外向型加工企业太过典型,缺少一些新型的、有自主技术和特色的出口品牌企业,相对于加工贸易业的巨无霸来说,规模上还比较少,还未成为家具产业的支柱。因此,这一轮中国家具业遇到的困境,就是其产业结构弊端集中显现的结果。
回看国内家具市场,中国家具品牌极具“山寨精神”。古意中,“山寨”有山村、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之意,可以看做是正规之外、具体而微的小政权,它模仿正统政府配置,自立为王;而在如今,“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和平民化,并引申为“抄袭、模仿”。起初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知名品牌,主要涉及到手机、数码产品等不同领域,随后很快为家具界所效仿。
到各大家具卖场走一走,你会很容易地发现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动不动就是德国品牌、英式风格、美式文化或源自欧洲等等类似的盗版现象,甚至直接给出的就是某某国家有名有姓的家具品牌,还要配上山寨品牌形象代言人以及经过精心杜撰的故事,拼凑出十足的异域味道,而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国外血统可言。因此,山寨文化从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了家具市场秩序的不健全,才有可能通过打擦边球,堂而皇之地常常行走于行业政策的边缘而相安无事。
面对日益盛行的山寨现象,运时通家具集团董事长陈燕木在最近的企业新品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他们所代理的德国美德丽沙发是带有纯正德国血统并有着7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沙发品牌,是国内知名企业与国际顶尖品牌的强强联手,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甄别,避免被眼花缭乱的山寨产品所蒙蔽。
多方自律才有生路
专家介绍,目前中国的家具市场中,工厂、商家和专业市场或者物业之间是一种松散式合作模式。当今更多的所谓“战略联盟”,实际上参与的各方仍旧各坏心思,各自为政,并非为了寻找利益的共同体。
家具市场需求的不协调,常是表面一片繁荣,实际上在不断加剧着行业的内部矛盾,更加大了行业的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