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处于“有产业无市场”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国家太阳能产业起步较晚,推广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价格高于传统能源,让百姓无法承担,有关部门也觉得投入不划算,所以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推动不是很积极。”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于志成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我国尚未建立起促进光伏发电产业化发展的机制,也制约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在两会期间的提案明确指出,“如用于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的资金少,使用分散;对光伏企业的优惠政策更少;在税收政策上也没有得到具体的实惠,对用户的补贴和贷款等政策不完善、不连续等”。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与市场反差巨大。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也提到,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总产量达到1088兆瓦,光伏组件产量到了1717兆瓦,均高居世界第一位,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则远远不足,市场的开发遥遥落后于产业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太阳能仅占0.51%;200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量为20兆瓦,不足电池产量的2%,截至2007年底累计安装量为100兆瓦,不足全世界份额的1%。
“而且,九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九成以上的产品全部出口——是一个典型的‘两头在外’的产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曾这样评价中国光伏产业的不正常状态。
“中国很大意义上是在扮演一个加工制造的角色。实现我国由光伏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的战略转变,是目前摆在中国面前的一大难题。”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于志成对记者说。
“在新能源问题面前,成本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应该看到其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要从根本上转变认识,出台激励政策,培育消费市场,鼓励技术创新。南存辉建议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其在发电总量中的指标比重,同时通过补贴政策支持、鼓励太阳能发电并网,鼓励家庭安装、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国家电网应无条件收购家庭“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