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广东家具建材企业步履维艰。升级难、转型也难。从中央到各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帮助企业度过危机的各类政策,当地政府仅仅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出口不能丢,内销必须做,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日子并不难过。针对庞大的内地消费市场,厂商要做的,就是挑起消费者的兴趣。
企业要自救调整结构是出路
“这么多企业,要政府给出普惠的政策确实有点难度。”在顺德龙江,记者采访第一家家具企业紫明星时,其副总经理陈仕明就坦然地告诉记者。这个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家具重镇”的小镇,曾经占据全国家具制造业的1/5产值,不过,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其后,在历时三个月的采访中,在东莞的家具制造重镇厚街和大岭山,记者经常听到政府和企业同样的说法。对于这场不知要延续多久的金融危机,企业心里都明白,完全依靠政府的救助,只能是越拖越难。
“调整出口内销比例,事实证明,对于大部分家具制造企业来说,3∶7是比较合适的。”联邦家具以自己的经验提醒其他企业,这一比例得到业内的认可。但他们也同时表示,对于习惯OEM方式的企业,转为内销难度很大。但不改变就是等死。“OEM企业也好,ODM企业也好,在长期的对外加工中,对品质的把握比一般的小企业要强,这是征战国内市场的优势。”
出口转内销,内销的市场在哪里?“内销市场很大,我就在河南新乡开了几家家具零售店,一个月基本可以卖出几百套家具。”在东莞厚街采访时,来厚街采购的河南商人廖先生告诉记者。一般县城的家庭,家具款式要新、质量要好、价格不能太高,对品牌要求不高;但城乡的家具只讲价格和款式,对品牌和质量的要求不会太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功能家具、板木结合的家具以及款式新颖的家具都颇受欢迎,而款式传统,或者价格昂贵的家具,市场逐渐缩减。
“对于很多小型家具建材制造企业来说,城乡市场大有可为,找当地商人代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法。”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商务副秘书长王猎表示,“而一些有能力升级的企业,最好在这个期间开发一二级市场,摸清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建立销售渠道和团队、在继续严控质量的同时做强产品品牌。”总而言之,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要学会十八般武艺。
采访手记
让危机阴影尽快散去
对于记者来说,采访最难的莫过于找不到采访对象。作为金融危机中起主要作用的帮助者,除顺德区政府、中山大涌之外,其他地方政府基本不太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而受助方企业,也不大愿意对政府的做法给予评价。
但情况不容乐观。广东家具制造重地龙江和大岭山的企业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一家已经快倒闭的企业负责人很愤懑:在这种危难的时候,政府怎么可以一拖再拖甚至撒手不管呢?
事实上,家具建材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拉动社会就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记者多次联系佛山石湾、南庄两个原来的陶瓷生产重镇时,政府相关人员叹息:陶瓷企业都搬走了,这里已经不是生产基地了。倒闭的、歇业的、搬迁的,在这一次风暴后,广东的产业重镇还能剩下多少?
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的恐慌可能比滞销更可怕、帮助企业树立必胜的信心可能比简单的金钱扶持更有意义。
政府施援手关键政策要落实
在金融危机之初,从中央到地方就出台了多项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惠及家具建材企业的就有出口退税,比例为2%,也就是说,在降低了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利润。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省政府决定出资50亿元,搞再担保公司。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所受冲击小于其他企业,从长远来看,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之策。
“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多参展,以提高销量拉动生产。”东莞市凯怡家具董事长谭公祥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才告诉我们参展可以到外贸局申请补贴,但从来没有见哪一家企业申请成功。”据记者了解,参加一次国内的家具展,一般都要花两三百万元,国外更贵。而国外参展商每参加一个展会,都会拿到相应的补贴,最多的达到50%。“这也是国外品牌能比国内强的原因。”记者向当地政府求证,没有谁愿意对此明确表态,都说不太清楚。
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政府拿出10亿元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帮助中小型企业占多数的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升级,促进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到现在为止,到底怎么补,补给哪些企业,估计政府还没有详细的方案。”王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现得相当无奈,“我们协会的意思是,应该补贴给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辅助他们做大做强。如果普惠,僧多粥少,对整个产业并不起作用。”但这一方案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