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是否要产业升级?时下,从网民热议到企业呼声,从两会讨论到总理表态,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但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并非提升产品质量那么简单,更涉及消费市场环境的优化,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谈到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时指出的,中国企业不仅应该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抱着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件事情,反对贸易壁垒,因为消费者有权享有更多选择。
总理所谓“消费者有权享有更多选择”,无疑指出了产业升级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国人在放心的国内消费环境中买到更好的商品。用官方的话说,就像中消协秘书长常宇在阐释今年3.15主题涵义时提到的那样,要努力开创消费维权新局面,积极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而恒洁卫浴董事长谢伟藩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说的更直白:“中国制造,一半是产品一半是人品”。无论是政府表态还是企业发声,归结起来都是一个指向:产业升级以人为本。
产业升级不仅是国货自强,更是以人为本
此番热议的产业升级话题,由于源于中日马桶盖事件,所以一提到中国制造产业升级,很多国人便陷入了狭隘的“国货自强”、“民族品牌”观念。国货自强当然是必须的,但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中日马桶盖事件背后的市场现实,既然国人远赴日本买马桶盖,那么日本究竟强在哪里?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正确看待此事,甚至要放下“面子”向日本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最近几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于民,让广大人民享受到创新红利”。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需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来体现,火箭、卫星等高新技术产业确实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低却是“国富民强”,这就是两会着力强调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于民、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透过国人在日本代购马桶盖事件就能看出,我国的制造业确实需要一次深刻的产业升级,从而更好地让国民体验到创新给生活带来的“红利”。
企业想要实现经济价值,就要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买方市场,消费者有足够自由的选择权,哪个品牌好,能够给生活带来便捷,就会选择谁。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企业首先需要接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做到信息对等。这样,也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有的放矢,若不“以人为本”,无论产品技术含量多高,也不是消费者想要的,就属于没能从实际出发的好高骛远。这样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也就失去原本的意义。
跳出狭隘的“国货自强”、“民族品牌”观念看待中日马桶盖事件,才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开放的心态”,正如恒洁卫浴董事长谢伟藩所说:“国人从日本买回来的马桶盖,也是中国家庭品质生活的一部分”。时下中国,不仅李克强总理强调以人为本,国家一系列战略决策会议都强调过“以人为本、科技成果惠及于民”,这不仅可以看出政府战略决策的正确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制造在“以人为本”方面总体来说做得还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人为本,制造业奏响中国好声音
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之路任重而道远,但起码已经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大方向,中国企业所需要的是时间、信心和耐心。其实,中国制造业也没必要消沉,因为在某些行业或领域,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国货已经自强。这些产业和领域,正在起到路标和灯塔的作用,指引中国制造业向更高、更远处进发。
话题源于马桶盖,还是拿智能马桶盖来说,其实国内智能马桶产业已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市场需求日渐旺盛,产品体系也非常丰富,涌现出了恒洁、惠达、九牧、东鹏、箭牌、法恩莎等众多代表品牌。而阵容庞大的“恒洁们”无论在技术储备、产品人性化特色,还是产品品类方面,都完全可以和日本、欧美品牌比肩,并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还都是超前的。
比如恒洁卫浴在与清华美院的战略合作中,就并非简单地关注新产品设计,而是把双方的合作重点放在对用户的深入研究方面,将用户研究与产品研究深度结合,精耕细作,使得恒洁卫浴产品设计不断贴近消费者需求,保持智能技术的先进性和人性化的体验感。恒洁卫浴的用户研究团队甚至走进消费者家中,面对面地了解消费者的卫浴生活需求和产品使用痛点。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践行,奠定了“恒洁们”与日本、欧美品牌比肩的坚实基础。
可见,中国制造业并不是做不好,而是需要时间、信心和耐心。笔者相信,只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假以时日,中国制造业将涌现出更多的恒洁、格力和美的。到那时,消费者还会去日本代购智能马桶盖吗?李克强总理说的“为消费者省下机票钱”就真地实现了。“消费者有权享有更多选择”,李克强总理是这么说的,卫浴界的“恒洁们”是这么做的,中国制造必将在国际市场奏响中国好声音。
文/郑中豪 (深圳花样年文旅集团市场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