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圈椅,由圈椅演变发展而来,作为古典家具中“美的典范”,它是红木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大腕明星。
近年来在各大拍卖行热拍的古典家具艺术品中,皇宫圈椅频频抛头露面。皇宫圈椅这一“经典款型”魅力何在?其形与魄蕴含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哪种思想?本篇记者特邀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宫廷家具修复专家关毅先生以“太和木作高仿乾隆花园皇宫圈椅”为例进行解读。
“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不但建筑受其影响,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之中。“采天地之精华,博百家之长”。京作宫廷家具优秀代表太和木作以“故宫乾隆花园收藏的有束腰带托泥圈椅”为蓝本高仿出紫檀、红酸枝、金丝楠木皇宫圈椅,用材选料精细,雕刻装饰华美,虽一改明代素圈椅的质朴大方,但依然不失圈椅以舒适为主的造型主旨,骨子里却透出帝王的霸气与文人的闲情逸致。
太和木作皇宫圈椅就其形式上来说靠背是圆弧形、下部是鼓腿彭牙组成近似正方形的空间,整体观之,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是圆,座是方;圆是虚,方是实;圆是活泼的,有动感;方是规矩的,以静制动。这种中国文化智慧尽现其中,足现传统家具的经脉。
提到“天圆地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哲学学说中的另一精髓—— 中庸之道,这种学说体现了我们祖先为人处世的方式,古人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证明了他的正确性。太和木作皇宫椅半包围的扶手与靠背相连,行如流水、通畅无阻、畅快淋漓,椅背的靠板为三截攒框,上截的开光镂空雕变体的卷草花纹;中截镶瘿木,不作雕饰;下截雕云纹亮脚,外轮廓似倒挂的蝙蝠。靠背板上下和椅圈及椅盘相交的地方,装了四块较大的镂空角牙,加强了靠背板的装饰效果。扶手出头外弯的圆弧之内和四足马蹄内面以上,将原木要剔掉的木材,透雕成卷草纹,特别是扶手出头处是难度极高的三面透雕加浮雕,要整挖过桥并将中心掏空。椅面平坦,宽阔大气,四足下有托泥,托泥下小足雕卷云纹。设计成优美的S 型弯曲,呈现出一种曲线的柔美。造就了圈椅设计中的收放自如,不偏不倚,出众且委婉。
由关毅先生亲自设计的皇宫圈椅,十分注重于中国人传统文化内涵相呼应。其精巧的设计不仅呼应了“天圆地方”的认识论,其曲线与直线的相结合也体现着阴阳平衡的中庸思想。
太和木作高仿乾隆花园皇宫圈椅,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一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曲线顺势滑向前方形成扶手与鹅脖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木作在精仿过程中对乾隆花园原版皇宫圈椅进行了改进,主要表现在略略加粗了后背搭脑处,由此一来使得皇宫椅在触觉显得更加厚重,视觉上表现的更加沉稳、大气。
人坐在太和木作皇宫圈椅上,两手、两肘、两臂感觉到非常舒适,体现了椅子设计制作的精良的同时也从细节中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达到了人与物的和谐共处,器物服务于人,人的本性更可以与器物相适应,与“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近年来,不少实力派收藏家纷纷从上海、广州、大连各地慕名到位于华威桥泓钰博B1层的太和木作宫廷家具艺术馆,为得是近距离目睹与抢先预订太和木作皇宫圈椅,据太和木作销售部反馈,皇宫圈椅作为太和木作获得消费者无数好评的其中一款家具,目前已经卖断货——光被现金预订就达到200套,可谓供不应求。
太和木作家具尤其是皇宫圈椅畅销国内,名震四方的原因有很多个,除了在上期中我们总结的拥有正统宫廷味道、料不厌精之外,其中结构严谨、结实耐用是其最为实际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了太和木作精湛的宫廷家具制作技法。
首先,说“圈”上的工艺,很多红木企业做皇宫椅往往爱把上面这个圈儿做成一个圆,其实不合古人的规矩。据实测研究,宫廷皇宫椅的圈没有正圆的,整个圆圈要收得略微有点扁。安装靠背板的地方,弧度要接近平,符合人体工程学这样脊梁靠上去才舒服。
其次,圈椅的扶手不能做成正圆,因为人的胳膊不是螃蟹,不能一直圆着架过来。而要做得接近直而又不是笔直,太和木作工匠们做圈椅时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再三琢磨,所以才会做得恰到好处。
此外,皇宫椅制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各部位比例协调,中国传统美学历来讲究“美即和谐”,这在家具各部位的尺寸上都有体现。如皇宫椅的接榫,都在胳膊肘稍稍靠后的位置;联帮棍的粗细,要与椅子腿的粗细和冰盘厚度等构成合适的比例关系,它们之间要有逐渐过渡的层次感。
太和木作的皇宫椅不仅深受消费者青睐,也多次得到文化艺术界名人如著名播音主持人赵忠祥老师、倪萍老师、著名歌手付笛声、任静、江涛等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太和木作的皇宫圈椅得到清宫造办处的真传,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主要表现在太和木作皇宫椅扶手与靠背形成的斜度、圈椅弧度、座位高度在组合上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其造型圆润优美,体态丰满劲健,超出了一般的坐具,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