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学生反映在广州一所职校食堂饭菜中吃出胶制异物的情况,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19日发布官方检测结果称:送检样品排除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高度可能为鸭眼球巩膜结构。
7月17日,有学生反映在广州一所职校培训期间,有同学在食堂饭菜中吃出“胶制异物”,而校方回应该异物系鸭子的眼球膜。此事在网络上引起热议。7月18日,涉事学校所在地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媒体通报称,该局了解情况后,立即会同区相关部门及属地镇街开展调查,并责令涉事食堂关闭,密切关注就餐培训学员身体状况。相关样品已妥善封存并移交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中。
7月17日发现问题,7月18日通报进展,7月19日发布官方检测结果……从时间节奏上看,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可谓雷厉风行,不仅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关切,而且迅速兑现了“核查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的承诺。从通报内容来看,此次回应也堪称典范。其中不仅公布了检测结果,而且公布了检验机构的名称,更为重要的是,公布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和论证依据——检测机构综合运用形态学检测、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和红外检测等方法开展检测,并最终得出结论:“送检样品排除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高度可能为鸭眼球巩膜结构”。
“鼠头鸭脖”事件殷鉴不远,学校食堂饭菜中出现不明物体,难免令人浮想联翩。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迅速公布详尽的检测结果,无疑有利于还原事实真相、平息网络质疑。相比之下,身处舆论漩涡之中的涉事学校,在此次风暴中的表现差强人意。面对网络质疑,涉事学校虽然第一时间否认了外界的猜测,但并没有提供实质性证据。不仅于此,涉事学校还当即表示,将问责厨房全体员工,对涉事厨师及厨工予以开除处理。
目前的检测结果还了学校一个清白,同时也证明学校厨房员工遭遇了“冤案”。既然学校已经初步认定异物是“鸭子眼球膜”,为什么不能等待一下最终检验结果,而是急于问责甚至开除厨房员工呢?从学校的 角度考虑,这或许是为了展示一种雷厉风行、刀刃向内的态度,以此来表达重视食品安全的态度。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如此草率的处罚决定,更像是以“委曲求全”的姿态向舆论“示弱”,由此很容易引发进一步质疑——如果学校没有问题,为什么要处罚厨房员工?
尽管检测结果表明学校食堂的饭菜没有问题,涉事学校依然应该对此次事件的处置展开深入反思:与加强厨房管理同样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内部事务管理,以及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外界的监督和质疑?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遇事自乱阵脚,甚至是希望以“自残”的方式平息风波,往往会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仅容易遭受更加猛烈的质疑,甚至会使事件本身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最终结论出炉之前,不妨让子弹先飞一会,这是此次事件留下的教训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