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装家居网
沈阳 上海 南京 广州 深圳 长春 哈尔滨 大连 天津 更多分站洽谈中
   设为首页  居家生活  联系我们  商 城
  
 
 
尊敬的用户:{#LoginUser},欢迎您的到来! 点击进入会员空间
中国家装家居网
家装案例 家装指南
交换空间 风格样板
布艺家纺 软装饰 局部装饰
风潮单品 家纺导购  
设计师 案例
设计资讯 最新活动
卫浴 家俱  灯具 五金 涂料
家电 厨房 饰品 壁纸 地板
家居展会 原创专题
居家资讯 明星家居
行业资讯 - 装修专区 - 设计师 - 商城 - BBS
LED照明市场萎缩将刺激行业调整
发布时间:2023/2/24 17:48:21   来源:产业眼   编辑:中国家装家居网

  2022年,受全球经济疲软和国际市场饱和影响,我国LED照明产业增速明显回落,引发LED芯片和衬底制造、封装产业出现萎缩。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如果持续低迷或将刺激LED照明行业垂直整合,并向Mini/Micro LED等小间距LED显示等新兴应用市场转移产能。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建议,我国应加紧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LED显示应用、材料和设备迭代发展,推动LED行业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一、照明市场萎缩和显示市场爆发带动LED产业调整

  全球经济低迷引发LED照明需求增长停滞。受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疲软影响,2022年LED产业市场需求较2021年出现饱和,行业发展驱动力进一步减小。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额为34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在LED光源中,LED灯泡出口同比下降13.9%,LED灯管出口同比下降6.8%。去除原料、能源和物流等成本上涨因素后,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LED产品出口出现小幅下滑。从全球市场来看,欧洲和北美LED市场受货币紧缩政策延续影响持续萎缩,东南亚国家则因承接产业链转移出现逆势增长。自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采取激进的加息政策,并将基准利率推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最高水平,预计在2023年将对全球LED产品投资和消费造成持续伤害。随着产品价格因素逐渐弱化,2023年LED照明产业发展空间缩小,或将导致国内LED市场出现回落和结构性调整,我国LED照明市场会提前进入负增长。

  LED芯片制造、封装产能过剩加剧行业竞争。受全球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终端消费疲软影响,2022年中国LED芯片衬底制造、封装均出现小幅下滑。在LED芯片和衬底环节,国内8家上市企业2022年营收预计达到154.2亿元,同比降低3.1%。由于LED芯片价格持续走低和LED供应链因疫情封控部分中断,国内部分LED企业制造产能利用率出现下降,士兰微等龙头企业LED芯片生产线出现经营性亏损。在LED封装环节,国内9家上市企业2022年营收预计达到336.8亿元,同比降低12.9%。2022年,LED配套材料价格因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持续挤压了中小封装企业利润空间,并使订单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制造和封装产能持续过剩加剧了传统LED照明行业的垂直整合,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超过60家LED照明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新世纪、联力股份、欧怡迪和汇大光电等上市公司也在破产清算之列。

  先进产能或向LED显示等新兴市场持续转移。近年来,尽管车用LED等应用市场发展减缓,LED显示产业仍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引领LED材料和设备发展的新引擎。据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1-10月,我国LED显示屏出口额达13.1亿美元,同比增长39.3%。2022年以LED显示业务为主的9家上市企业营收从2021年的38.5亿元增长至78.3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03.7%,LED显示的应用市场占比也从6.1%提升至9.9%,成为LCD等传统显示屏的转型和替代选择。受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发展促进,小间距LED设备和材料需求稳健增长,高精度LED制造设备和高纯LED材料市场发展强劲。2022年,国内7家LED材料上市企业营收预计181.9亿元,同比增长18.3%。南大光电、晶盛机电、北方华创LED因业务与小间距LED显示密切相关出现了较大增幅。随着LED行业微缩化进一步发展,预计2023年LED显示行业应用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将带动先进LED制造和封装产能持续向小间距LED转移。

  二、LED行业调整将加大企业生存压力

  LED照明市场萎缩将加大企业竞争压力。从消费端看,一方面,2023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和持续通胀或将导致LED照明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回落和萎缩;另一方面,东南亚制造产能的恢复增长将持续挤压我国照明市场空间,并可能导致我国产业链外移。从供给端看,海外客户基于缺芯少料预判而超前超量下单产生的积压库存并未得到完全消化,新增订单采购量提升空间有限。展望2023年,随着有效需求增量的逐步减少,LED照明行业未来相对有限的需求将趋于向龙头企业集中,具备自主技术和优质产能的企业将进一步掌控增量市场。中小LED照明企业由于需承受材料、物流、人工、土地和能源等各项成本的刚性上升,叠加2022年国内疫情产能和供应链衔接不利等影响,预计将向存量竞争发展,LED照明企业兼并重组、退市破产的情况或将持续。

  LED显示产业化瓶颈将加大企业持续投资压力。目前小间距LED显示技术存在微缩量子效率衰减、巨量转移速率受限和背板驱动配套较难等技术瓶颈。虽然2022年Mini/Micro LED等领域的新增投资超过700亿元,但小间距LED制造成本并未得到有效降低(DSCC数据显示用于平板电脑的12.9英寸Mini-LED屏的成本仍为传统液晶屏的3倍左右),行业仍可能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和逆向淘汰问题。由于小间距LED产品的成本和良率问题,苹果等龙头企业仍未推广Mini LED新显示屏。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厂商持续扩大产能存在较大投资风险。2022年,除了三安光电、乾照光电和兆驰股份外,华灿光电、聚灿光电、华引芯、瑞丰光电、国星光电和聚飞光电等厂商也持续加大投资,以进一步扩大产能。小间距LED产业的过热投资可能加速产品进入价格战阶段,引发行业兼并重组。

  三、几点建议

  强化环保政策地位,拓展低碳照明市场空间。将LED低碳照明标准纳入“十四五”国家节能减排各项政策,并在节能环保产业目录中,将LED照明关键技术和产品列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统筹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支持各地政府将LED照明重大产业化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推动LED照明产业迭代调整,在公用照明、城市道路和景观照明等优势领域推动低碳高效LED照明普及利用。鼓励开展LED照明芯片衬底制造、封装生产线改造,鼓励LED照明生产设备、材料升级和国产化。支持国内龙头LED照明企业与欧美等先进地区企业开展技术和人才合作,鼓励重大生产线项目落户广东、江苏等主要产业集聚区。深化制定LED绿色照明标准,规范和推动LED照明在家居、医疗、教育等场景中的应用。

  出台财政优惠政策,鼓励优质照明企业发展。面向LED照明产业关键环节,出台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或将LED照明装备纳入半导体、集成电路政策支持范畴,给予MOCVD、光刻机等半导体核心设备税收优惠,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资金投入水平,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依托LED行业组织和行业重点企业,研究制定LED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零件清单(免税目录),针对短期内无法完成国产化替代的关键LED零部件,给予进口税收优惠。支持整机龙头企业对国内产业链配套企业兼并整合,提升本土企业发展效率。完善行业多层次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LED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创业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统筹攻关显示技术,提升显示制造量产水平。依托LED行业组织和行业重点企业,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小间距LED显示发展指南。利用相关资金渠道,统筹加大对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研发、量产工艺创新、高效率国产设备制造等行业关键、共性项目的研发资金投入,鼓励LED显示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申报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进一步提升小间距LED显示芯片的发光效率,降低其制造和封装工艺成本,促进小间距LED工艺量产并提升良率,抢占全球新型显示市场。发挥研发机构协同作用,促进国家小间距LED专项创新成果开展对接、中试、检测、验证和孵化,积极对接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加强LED显示产业技术交流合作。

  提升国产配套要求,加快国产材料设备迭代。在国内新建LED重大产线建设要求中,完善LED设备和材料国产化配套指标体系,进一步促进国产化LED设备和材料的使用、验证和更新迭代。发布和定期更新“推进小间距LED国产化核心设备和材料清单”,探索将Micro/Mini LED等LED重要设备、材料、零部件纳入到新型显示产业国产化发展政策体系,并对使用清单内核心设备和材料的企业进行奖励和表彰。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机构的作用,加快制定LED设备和材料相关标准,推广相关产品质量评价。深化国内LED设备和材料企业全球合作,推动LED设备和材料产业“走出去”,便于国内企业在境外共建研发中心,更好地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分享到(可积分): 转贴
到开心网 雅虎收藏
关键字:LED照明市场
【进入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延展阅读
案例欣赏
 
TOP 热点点击排行
 
今日推荐
 
名人家居欣赏
 
 
居家美图欣赏
 
卖场活动
 
中国家装家居网微信号
 
横线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加盟 | 招贤纳士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 中国家装家居网 版权所有
广告招商 QQ:917562717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524号函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919   京ICP证060919    京ICP备130400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