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产业是合肥首个迈入千亿产值的产业。进入“十四五”,面对传统家电产品消费量增长缓慢、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市场需要个性化家电新品等压力,合肥家电产业如何逆势突围、再造辉煌?
日前,《合肥市“十四五”家电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未来,合肥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家电产业结构,提升家电产业价值链,推进家电品牌建设,实现合肥家电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变,努力把合肥市建成“中国家电之都”和“全球家电制造中心”。
产业规模几乎占到全国十分之一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家电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目前汇聚了国际国内多个世界一流品牌,产业规模几乎占到全国十分之一。
数据显示,全市家电产业规上企业合计90余户,从业人员8万余人,年纳税逾30亿元。拥有惠而浦、海尔、美的、格力、TCL、长虹、京东方7个国际知名品牌,以及美菱、荣事达、帝度、晶弘、尊贵、欧力、雪祺、华凌、惠科、万和10个国内知名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已形成以合肥高新区、蜀山经开区等为主体的西部家电产业集中区,以合肥经开区、肥西经开区等为主体的西南部家电产业集中区,以新站高新区、长丰(双凤)经开区等为主体的东北部家电产品、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区,以肥东经开区为主体的东部家电及配套、加工等产业集中区。”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引进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全行业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基本实现本地化。目前,全市白电产品产业链省内配套率达80%以上。
合肥市为未来家电产业发展定下了发展目标:坚持把家电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推进,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到2025年,培育形成2000亿级的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家电制造业高地、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家电产业基地。
率先实现智能家电(居)产业化生产
“M鲜生二代冰箱通过微冻技术,可实现鲜肉33天长效保鲜。”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首席技术专家胡明勇介绍,该公司的二代冰箱找到了鲜肉保存的黄金温度——零下3.5摄氏度,这个温度可以减少鲜肉的营养流失。
近年来,“合肥造”家电通过发展高端智能家电、智能家居促进消费升级,惠而浦、TCL、美的等26户企业推出智能家电产品或智能家居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市累计有228款产品、系统通过智能家电(居)国家标准认证,总数居全国第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正在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可以预见,市场将会涌现各种功能、型式、款式、个性化的家电新品,将为市场结构的调整、营销模式的创新带来新机遇。”安徽智能家电联盟秘书长朱家登说。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市要率先实现智能家电(居)产业化生产,完善产业链,包括芯片、集成电路、语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要进行深度研究,加大智能家电与智能家居的融合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未来,我们将加快本地智能家居龙头企业的产业化速度,包括荣事达电子电器、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大德中电、居博士等智能家居系统的产业化;加快与联想智能生活家居、涂鸦及中启实业智慧家电示范园区、杭州鸿雁电器智能开关、浙江正泰集团智能家居等智能家居核心企业的合作;推动中科星图、傲林科技等项目的落地。”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美健个护等小家电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培育或引进智能家电个性化设计企业,在家电主机模块化的基础上,面向客户,进行智能家电个性化设计,包括功能选项、外形设计、色彩变换,与其他家庭设施衔接等。
未来几年,我市将重点打造以荣事达电子电器为代表的太阳能、智能坐便器、晾衣架等;以荣电集团为代表的电饭煲、扫地机、养生壶等;以惠而浦、西玛科电器为代表的洗碗机、微波炉等;以华米科技为代表的手环、可穿戴智能健康产品等若干个国际国内知名小家电品牌,并形成小家电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建成美健个护小家电制造基地。
为促进小家电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将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让大家电品牌企业利用品牌效应和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将小家电生产基地落户我市。设立小家电发展基金,采取入股、无偿资助、贴息贷款等形式,推动小家电产业发展。
我市还将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超前布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如,发挥“中国声谷”人工智能技术、科大讯飞语音平台等技术优势,重点攻克互联互通、网络/信息安全、无线通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共性技术研究和芯片、传感器等核心器件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