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加量不加价”的iPhone13被网友戏称为“十三香”,掀起销量热潮。自乔布斯经典之作iPhone4在中国大陆发售后,iPhone的每次亮相都能引起热议。乔布斯之后库克接过大棒,只是每次的微创新越来越难俘获消费者的心。
经典难以逾越,乔布斯颠覆行业的极客风很难复制。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库克付出的努力,作为运营和销售出生的CEO,库克有自己的优势,很多时候颠覆并非一蹴而就。在科技创新的探索过程中,中国企业有亲身经历。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整,从一开始经历围追堵截到通过创新突出重围,20年坚持不懈的创新和持久耕耘,才有了如今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国内企业把产品作为企业生存之根本,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在激烈竞争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皮实的孩子”
时间拉回到2001年。在历经三个阶段博弈、长达15年的漫长谈判后,中国终于加入WTO。然而,颇多让步换来的宝贵机遇,在不少行业眼里却是忧虑大过喜悦,毕竟在当时,“中国制造”还不足以和进口产品相提并论,还未站稳脚跟就要在国际上接受检验。
既无政策保护,产品和服务又面临外部竞争,国内企业进退两难。但中国经济要发展,这又是条不得不走的路。格力总裁董明珠曾表示,国外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还有高端的技术,狼来的压力特别大。
毫无疑问,压力来了,且是成倍递增。
依照入世时承诺的关税减让,中国5300多个税目的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零售业、汽车业、金融业、农业均受到巨大冲击,外国商品一股脑涌入国内市场,占据绝大多数配额。外资企业在中国一骑绝尘,让融入世界大家庭没多久的中国企业十分憋屈,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更是颇多掣肘。
以电子产品为例,入世后平均税率为10.7%,平均降税幅度均超过25%。并且,由于家电行业较早进入全球化竞争,入世谈判时常被当做筹码,即家电行业不采取保护方针,以换取欧美在其他行业的让步。时任入世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就曾表示:“家电行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领军行业,我当时就觉得家电行业是一个很皮实的孩子,挺‘经打’的,所以就采取了基本不保护的谈判方针。”
这个“皮实的孩子”也确实争气,入世后的十年时间,总产值增长四倍,达到万亿;出口产值增长超过20倍,成就斐然;到2021年入世20周年之际,仅广东顺德一市的家电产值就已突破5000亿元。但在当时,外部竞争既残酷又激烈,谁也料不到以后。中国家电产业尚未形成技术壁垒和绝对优势,就面临国际竞争,局势不可谓不艰难。
不仅如此,欧美工厂将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商品卖给中国,赚第一道利润,中国企业再拿自己生产的钱购买国外高科技产品,又被赚取第二道利润。所谓外企吃肉,中国喝汤,不过如此了。入世带来的冲击巨大,中国至此被动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人的生意,中国企业还做不做的成?无数企业家有这样的疑问。
没办法,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怎么干?局面如何打开?
既然是技术受到掣肘,那就钻技术;制度不行,那就学制度;人才不够,那就育人才。刮骨疗毒,才能绝境逢生。这个时期的企业为了改善局面,真是想破了脑袋。
上万元的家电如何卖到海外
2019年,欧盟与越南签署EVFTA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实现99%的关税减让。这一协定让越南一跃成为东南亚最吸引外资的经济体。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这种敢于直面平等竞争的勇气,而中国在20年前就有。
以电视行业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索尼、松下、东芝、LG、三星等洋品牌就捷足先登,大刀阔斧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以取得品牌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亦或是通过收购、合资等方式进一步在中国跑马圈地,2001年东芝就将彩电生产线全部转移到大连。利用当地资源和人力优势,外资企业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入世后,进口电视又价格跳水,频频打价格战。在价格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国产电视举步维艰。好在国货广告不多,能把价格用在产品上,把实惠让给消费者,挺过了这段艰难岁月,也有了一台电视用十多年的故事。
这是时代的烙印,皮实的国产家电挺过来了,不仅挺过来,还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核心技术掌握在洋彩电中,那就想办法。合资办厂、引进生产线,国产电视钻研过不少路径,虽然成果甚微,但硬是通过几代人的不断摸索,沉下心进行自主研发、默默耕耘,最终实现弯道超车。海信、TCL就是其中翘楚。
从2001年开始,海信就开始自主研发电视芯片,以期摆脱台企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2005年海信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电视芯片——海信“信芯”,2017年又推出电视画质SOC芯片“Hi-View Pro”,显著提升了液晶电视的画面色彩表现力。不仅是海信,华为海思的电视芯片同样成为多个品牌4K电视的“心脏”。中国芯虽晚,但势头十足。
2014年,海信推出首款100寸超短焦激光电视,整个行业为之震惊,原本已经放弃激光电视的三星、LG、索尼等巨头又开始重新布局激光电视。今年,海信发布了全球首台卷曲屏激光电视,同样引人注目。据《中国激光电视产业白皮书》显示,其中我国的激光领域专利申请量超过国外,成为全球激光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海信的激光电视在海外甚至卖到上万美元。
这些不仅意味着在激光电视这一未来趋势上,中国企业能够占据龙头地位,也意味着中国企业有实力将上万美元的消费电子卖到海外。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进口电视动辄上万,国人还趋之若鹜,国产电视艰难让步才得以和洋品牌平分秋色。到今天,国产电视已经成为中国智造的靓丽名片,中国亦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市场,全球十大电视企业国内占一半。
“上兵伐谋”,“徐徐图之”。国产家电一步一步,走得踏实,行得稳健。
喝上一杯好水有多难
入世之后,家电行业面临冲击,但也包含不少机遇,很多国人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品类成为市场蓝海,如洗碗机、净水机等生活电器;烤箱、咖啡机等厨房小电。然而,将这种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并不容易。
彼时,国内对于洗碗机、净水机并无了解。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升,种种西式电器才开始在中国有了市场。中国消费者有需求,能选择的却只有一众国外品牌,国内企业想分这块蛋糕,却囿于技术壁垒,长期以来只能依靠国外核心零部件的进口。
以净水机为例,在国外,直饮水系统早已普及。而在国内,即便不少区域水质并不好,却少有家庭购买净水机。老外不理解中国人爱烧热水喝,一方面这是文化,另一方面,跟好的净水系统大多要进口、且价格昂贵不无关系。炎热的夏天,谁不想家里有台能直饮的净水机呢?
净水机这一舶来品进入中国市场后,打开了原本空白的市场,国内厂商也相继跟上。但就在几年前,国内一线净水机的净水膜仍需依赖进口,如美国陶氏RO反渗透膜,还有美国GE和日本东丽的净水膜。
只是以陶氏RO膜为代表的净水膜,过滤出来的仍然是纯水。目前,市场上的净水机基本可分为超滤、反渗透两种。陶氏膜就属于反渗透膜,过滤精度高,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等各种杂质,安全可靠,却也会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一并去除,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而另一市场主流的超滤技术虽然可以保留矿物质,但无法高效过滤重金属离子。
两种过滤方式都存在一定不足,喝上一杯健康好水看起来并不容易。还想从进口品牌中狙击,拿下市场份额就更不容易。但国内企业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研发出一种从未有企业尝试过的选择性过滤膜,能够在过滤重金属的同时保留矿物质。
净水膜材料的研究属于基础领域研究,在刚入世时,中国鲜少有静下心来做基础研发的民企,因为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未知。但要想拿回主动权,满足市场需求,基础研究避无可避。不少企业投入资金人力,厨电巨头方太是其中代表,在净水竞争壁垒高筑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在无外部帮扶力量的困境中,方太耗时八年迈出了净水基础领域的原创第一步,研发出“NSP选择性过滤技术”,实现在高效滤除重金属的同时适度保留矿物质,满足消费者日趋外显的健康需求,这无疑是国产净水技术的一大突破。
与大多数企业径直进入产品开发不同的是,方太先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进行“健康水”的概念探索,再匹配可实现概念落地的技术。从概念与技术探索期,到产品与技术开发期,正是方太先打地基再筑高楼的真实写照。
2012年,方太净水研发项目启动,开始“健康水”的数年溯源行。
2016年9月,全球第一根膜色谱过滤丝在方太净水实验室诞生。
2019年8月,搭载着“NSP选择性过滤技术”的方太母婴级净水机正式上市。
3年夯基础,5年重研发, 100多种核心材料验证, 3000种膜配方实验, 10000次试验验证测试,30000平米净水膜工厂。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150人研发团队从无到有的时间缩影。
基础材料的研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事情,其间艰辛只有从事研发的科研人员自己才能懂。刚入世时,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董云庭就曾说,我国还是核心关键技术太少,都掌握在别人手中。
我国净水领域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导白雪涛如是评价:“通过检测,证实方太的NSP选择性过滤技术出来的水既安全又健康,实现过滤后的水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
八年磨一剑,凭借原创的净水技术,产品上市不到两年,方太就从净水行业籍籍无名的小白到登顶厨下净水的畅销榜首,方太这一净水膜的成功研究亦成为国货崛起的一大缩影。入世后的残酷竞争和生存压力,让中国的本土企业清醒过来,只有自主研发、只有本着“板凳愿坐十年冷”的创新精神,才能够不被关键技术卡脖子,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走出国门。
而在走出国门这件事上,很少有企业比大疆更成功。
受到制裁也不影响它风靡全球
大疆无人机——民用无人机领域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占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7成以上。根据Drone IndustryInsights数据,到今年,大疆在美国无人机市场份额占76%,位居第二的英特尔市场份额仅为4.1%。
商用无人机技术并不像大众以为的那么简单,大疆在无人飞行器、移动平台和图像处理等领域都有自主核心技术,拥有2000多项专利。在国际市场成熟之前,依靠胆大心细实力强占据主流,成为中国制造的突出代表。
从海信到方太再到大疆,三个不同领域,底层逻辑却是相同——科技创新。
入世20周年风雨历程,中国企业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创新二字向来说容易做到难。好在中国企业沉得下心,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中有云:“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勇”,这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智慧。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并非一蹴而就,有的只是面临国外技术垄断后的不断成长,以及多年市场经济磨炼后的坚韧。
从与狼共舞到如今不少领域的独领风骚,这是一段足够精彩的反转之路,这条路上的基石就是“科技创新”,这也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前段时间三星堆挖掘正式结束,华夏文明再次惊叹世界。探索历史是为开辟新的未来,中国的创新路就像这其中孕育的古蜀文明,这是一条连接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光明路。
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发展从未停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过去的成就属于过去,未来,中国企业必然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