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零点,"双11"战火燃起,各厂家首批战报相继出炉。今年的整体数据反映了一些现象,比如,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分化态势:一边,仍是多数人对折扣、低价产品的热切冲动。另一边,也有越来越多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把低价当做消费决策的唯一参照。
在这次"双11"购物狂欢中,你是为价格冲动买单,还是为价值消费?
价格狂欢转向价值狂欢:高端趋势日渐显现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消费环境的快速更迭,造就了多样化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
其中,低价仍是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前提,这也正是"双11"的最大看点。看重价格的消费者,只等着在这个节点一哄而上,薅一把"羊毛"。看透这一消费心理,"双11"也就成了企业以低价冲销量、清库存的契机。
按理说,企业让利、用户省钱,本是双赢。可就怕企业披着优惠的"外衣",玩"减配降价"这一套,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一旦出了问题,就变成用户难受、品牌失信的两亏。
因此,很多人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加上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转而更愿意选择那些"高品质、高价值"的高端产品,花更多钱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幸福度。
相关报告数据指出,我国目前约30%的消费人口,已经从当初盲目跟风消费,转向独立审美、个性追求和理性消费。而80后、90后等主力消费群体,更愿意为高品质商品支付溢价。
电商平台的3C家电类销售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趋势。据京东平台发布的内部数据显示,苹果、华为、海尔三家企业位列销售额榜单TOP3。而这三个品牌,均是消费者公认的高端品牌。
过去被价格刺激的消费"潜力",如今正在升级为价值主导、理性驱动的消费"实力"。而这个转变,不仅是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更是企业态度的转变。
理清价值狂欢背后:重新认识"价值"
从阿里巴巴首次发起至今,"双11"已走过12个年头。随着玩法不断升级、成交额年年攀高、以及"618"、"双12"等新节点的并生,商家和消费者逐渐对这永不停歇的节奏感到乏力,理性消费呼声渐隆。
所谓理性消费,即人们不再因为商品"便宜"就冲动购买,而是会考虑是否有"价值",也就是产品是不是真的需要、能否对生活品质带来提升。
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往后"降价"带来的销量成效将不再显著,且极易被贴上"质低价廉"的标签,对品牌长远发展造成损害。而那些采用"减配降价"手段,意图用口碑换取短期利润的企业,在这种趋势下更将无路可走。
更严峻的是,一旦企业把所谓简单有效的"降价换销量"当成一种习惯,往往就不愿再往投入巨大的"创新"上下功夫。
而众所周知,创新才是企业发展、行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满足用户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新需求的关键支撑。苹果、华为、海尔等创新型企业的销量,足以说明这点:华为Mate40系列成交额早早过亿;iPhone11单品销量居于首位;海尔冰箱4000、6000、8000、10000等高端价位段均第一,且全网份额第一,海尔洗衣机中高端直驱系列3倍速增长,同样也是全网份额第一……
市场由用户决定、企业由用户牵动。随着消费升级趋势逐步深化,"低价"刺激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以"价值"驱动的市场消费、行业竞争格局愈发清晰。华为、苹果、海尔等带头企业,正以极具创新力的新工业体系带动各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树立标杆促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