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听一个做制造业的中国企业家讲过这样的故事:创业初期,他和总工程师到美国一家全球领先的工厂考察,对方不许拍照,他们就分工,一个专门看生产线的布局,一个专门看设备的构成。一回到酒店,两个人就赶紧凭记忆把图纸画出来。20年后,这家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生产方式、关键技术都有自己的专利,和美国公司平起平坐,各有优势,而且已经到美国投产。
还有一个在医疗领域归国创业20年的企业家对我说,他们公司之所以能用20年时间跃居世界前列,是因为当初他在美国工作时就在这个领域做研发,起点就是前沿水平,回国后也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和世界顶级水平对标,通过技术合作、并购等方式整合资源。2015年,他们的科研成果登上了医学权威刊物《柳叶刀》。
这些年我听到和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事实告诉我,只要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拥有近似的知识和技术起点——我称之为“具有资源一致性”,中国企业就能够利用自己庞大的市场优势、成本优势(原来是劳动力红利,现在是工程师红利)、制造优势和配套优势,加上政府的开明和支持,在和国外企业的竞争中,逐步赶上去,甚至取得竞争优势。
这种优势不仅是成本意义上的,也正表现在效率和体验上,在某些领域还表现在创新上。这种优势不仅表现在中国市场(比如互联网应用),也表现在国际市场上(比如华为)。当然,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上没有Google、Facebook,但之前MSN和QQ、ebay和淘宝的竞争说明,中国公司并不惧怕竞争。苹果公司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在中国,华米OV在市场上的份额也是越来越大。
中国的市场优势不只是规模大,还表现为中国有愿意尝试新生事物的巨大用户群体,特别是在数字化创新方面。这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移动支付。
2
中国的创新,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举例来说,中国能生产全球4K电视机的40%以上、智能手机的75%以上、电脑的80%以上,但其中的芯片主要靠进口;中国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到50%;工信部对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我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在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加工生产线上,95%以上的制造及检测设备都依赖进口。
但是,中国创新的奇点可能已经来临,创新正在加速度,不可逆。
中国创新为什么能够崛起、并开始加速度?英国牛津大学社科领域首位来自大陆的终身教授傅晓岚的实证研究表明,因为中国基本走上了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之路。所谓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是对国际知识、资源和市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其特征有四:
一是拥有双重的知识来源。虽然该系统旨在培育国内创新能力,但是强调,从研究到发展到商业化整个创新链条的各个阶段,对外部知识和生产知识的资源是开放的;
二是拥有包括国家、私营部门和跨国公司在内的多种驱动力量,并将国家和市场结合起来以引导创新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
三是同时包含了由外而内(Outside-In)和由内而外(Inside-Out)的两种开放创新模型的分支;
四是强调对多个知识扩散渠道和多渠道、多层次知识获取策略的合理利用。
历史地看,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技系统是跟随苏联模式建立的封闭式创新系统。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部知识有高度的开放性,一开始主要是吸收外国的知识和技术,20世纪90年代后,在保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开始强调自主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发展中国家不常见的非常规渠道——例如直接跨境投资、收购技术、与国外大学进行国际创新协作、吸引高技术人才移居或回流到中国——通过这些方式,中国在知识获取方面的表现更为活跃,这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竞争力。
这里不能忽略的是,中国公司对于外国知识和技术的开放性吸收,只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是一个开端,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我和不少中国的代工企业交流过,他们告诉我,大量的know-how、隐形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它们会远远超出国外品牌在一开始的要求和规定。很多中国代工企业后来都“独立”去做自有品牌,这是因为他们不仅会代工,而且代着代着,自己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灵活反应的能力也上去了,学着学着,也学出自己的门道来了。
在某种意义上,华为从2G跟随上路到5G成为领导者的位置演化,就是不失自主性的开放式创新的结果,是长期为市场服务、从市场中获得灵感的结果,是高度聚焦、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在战略聚焦点上形成突破的结果。傅晓岚教授曾经花过五年时间研究梳理华为的模式,她说:“他们与供应商、当地大学和客户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向海外市场学习,并向总部输送创新和知识。”经过持续努力,华为在5G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两个月前,在伦敦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英国电信首席架构师Neil McRae说,华为是目前唯一真正的5G供应商,华为在5G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明显。
3
美国司法部星期一宣布对华为提出23项刑事起诉,并将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华为首席财务官。23项指控围绕两件事,一是说华为下属公司曾与伊朗进行了数百万美元的交易,并为此向银行提供了虚假说明;二是说华为几年前窃取了与其合作的美国公司T-mobile的一项检测智能手机的机器人技术。前一项指控,华为29日再次声明予以否认。后一项指控,美国法院2017年已做出民事裁决,控辩双方实现了和解。
同时,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说,这些刑事指控案件与正在努力进行中的美中贸易谈判“完全没有关系”。
我在不久前写过《华为的冷静,是一种更有效的力量》,美国对华为提出刑事起诉后,华为迅速发出声明,这个声明依然冷静,但冷静中蕴含着强烈的失望。华为否认犯有起诉书中指控的违反美国法律的各项罪名,“华为相信美国法院最终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在我参加的一个微信群里,围绕华为问题,也发生了一场讨论。
A说,现在冷静有什么用?应该立即启动对苹果的法律程序,美国敢对华为怎么样,我们就让苹果停工整顿。
B说,让富士康停工,失业的是谁?
A说,特朗普已经把5G定性为“新军备竞赛”了,阻止盟友用华为系统,你还抱什么幻想?
B说,历史上西方对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禁运、阻止少吗?阻止住了吗?
A说,以后就是两大市场阵营了,中国加一带一路,美国加西方国家。
B说,我不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我觉得可能性很小,而且应该尽最大努力避免这种可能。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是互利关系,不是乞求关系,美国有打压华为的一面,也有需要中国商品平抑美国物价的一面,脱钩没那么容易,真脱了,消费品物价上去,美国选民就坐不住了;再说,很多西方公司已经离不开中国大市场,不会对美国言听计从,特朗普能主导得了德国、法国的命运吗?
C加入进来,“中国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一带一路是对的,一带一路的重要价值在于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不是技术决定市场,而是市场决定技术,谁占据了市场,谁就有更大的潜力。”
很快,D说话了:也别那么乐观,一带一路国家和5G有什么联系吗?在非洲,基本还是用2G、3G,都是华为、中兴的天下,离5G早着呢!别把那么多政治经济因素都和一家公司的命运捆在一起,它会“累死”的。
一个大律师跟了一句:不用上纲上线,不是什么危亡时刻,华为这两个案子其实都不算很严重。兵来将挡即可。同时,我们自己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如果国内各级政府都像美国这样拿知识产权说事,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是好事。
一个投资家最后说:中国有14亿人口的规模,何必这么在乎外国是不是用5G?先在中国实现5G,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让外国羡慕去吧,不是挺好吗?最后比的是谁的成本更低,速度更高,谁能长期提高技术水平。下面还有6G,7G,先发优势非常重要。
4
根据华为的宣布,华为已与全球领先运营商签订了30个5G商用合同,其中欧洲18个,中东9个,亚太3个;超过2.5万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华为的冷静源于实力,源于长期的研发投入、以市场为本、开放式创新。这也是那些能够在全球拥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公司的共同基因。
在中国创新的奇点已经降临之时,我们应该把握历史的大机遇,大方向,相信自己,相信时间,相信规律,不被一叶障目,不因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急躁盲动。
华为的能力,才是它最重要的护城河。具体到刑事起诉,华为仍然有通过法律手段在法庭上进行较量的足够空间。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时间会站在那些真正用创新技术带来人类福祉的力量一边。此中有曲折,但我们不应该改变中国加快高科技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升级的大目标。这才是西瓜。中国通往技术创新高地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会有磨难,会有教训,会交学费,个中委屈应该化为改革和前进的新动力。要相信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最后的成功,才是对不屈不挠的奋斗者的最佳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