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还是降级仍有争议,但不争的事实是,百货零售业正在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沪深A股零售业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动,或可管窥当下消费市场的行情。
按照Wind行业分类,零售业共73家企业纳入样本范围,以百货公司为主,也包括汽车零售、互联网零售、电脑与电子产品零售等公司。总体来看,上半年整个行业业绩不佳,营收增速从去年同期52%下降至9%;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增速则从77%降至-17%。
其中,42家百货公司的业绩,比整体零售业数据更“惨烈”,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放缓。今年上半年,42家百货公司总营收为1664亿元,同比仅实现1.6%的增长;扣非净利润更直接负增长,共计44亿元,同比下降20%。
“社会消费数据的总体放缓,意味着消费这个蛋糕本就没有做大多少。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份额还在扩张,势必挤占线下的销售额。百货公司本身转型的难度就高,还受到其它方面的竞争。因此,今年百货公司业绩压力较大。”9月4日,新时代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陈文倩表示。
业绩下滑
在零售行业中,百货公司的业绩下滑更为明显。
42家百货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664亿元,同比增长1.6%,比去年同期放缓9.2个百分点;净利润实现76亿元,同比增长21%,比去年同期放缓21个百分点;扣非净利润实现44亿元,同比下降20%,比去年同期放缓67个百分点。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了百货店的“门庭冷落”。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7%,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4个百分点。其中,4、5月份均为负增长。
海通证券姜超8月12日撰文指出,“虽然背后有网上零售高增的挤出效应,但作为零售企业的龙头,其销售额出现普遍负增长也不多见。”
王府井半年报公布的顾客结构变化,或能反映出线下流量变化特点。
其中报显示,王府井长期固定客户的会员销售贡献率占比达到近55%,二季度会员消费增幅实现12.2%增长;但上半年公司总体交易次数小幅下降约4%,说明新增顾客流量趋于下降;而客单价实现8%以上的增长则表明公司的增长有赖于长期客户的收入与消费增长。
而从电商数据来看,尽管销售额在大幅增长,但净利润的增长亦“喜忧参半”。
其中,苏宁易购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06.78亿元,同比增长32.16%;实现商品销售规模为1512.39亿元,同比增长44.55%;扣非净利润为1217.8万元,同比增长110.3%。
第二季度,阿里巴巴收入为809.20亿元,同比增长61%。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691.88亿元,同比增长61%,不过净利润为人民币86.85亿元,同比下降41%。
京东第二季度商品交易总额4374亿元人民币,全年年活跃买家增加21.5%;净营收1223亿元,同比增长31.2%,但低于市场预估的1229.1亿元。
困难重重
电商对百货店的冲击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加上今年消费总体放缓的大背景,百货公司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陈文倩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受限,导致需求放缓。百货行业承压运行,行业龙头优势突出,市场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格局,行业龙头型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份额。
如其所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百货企业便占据了全行业的“半壁江山”,上半年共计营收1002亿元,占43家企业总营收的59.7%,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其中,上半年营收排名前五的重庆百货、王府井、大商股份、天虹股份、鄂武商A,在净利润排名中同样位居前列。
龙头效应也体现在净利润的分化,上半年盈利最高和最低的企业之间净利润差值从去年的8.5亿,扩大到23亿元。
可相比较的是,亏损企业还在增多,上半年百货公司陷亏企业数量为5家,比去年新增大连友谊、南京新百两家。
业绩亏损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传统百货公司目前面临的多重困境。
以津劝业为例,已连续7个季度净利润陷入亏损,上半年亏损额达7637万元。
其在公告中称,“市场外部形势严峻,传统百货同质化竞争严重,商业体不可替代性相对较弱,导致人气流失,同时由于行业低谷期品牌公司纷纷采取关闭亏损店铺方式收缩转型以降低经营风险,导致一部分品牌流失,因此公司业绩承受着重压。”
津劝业坦言,“公司作为实体零售企业,对百货业转型与未来发展缺乏研究。”
一位零售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很多百货公司在转型中不能及时调整思路,虽然也在做购物中心、奥莱等新业态,但这种新业态形成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不能在短期内对业绩有所改善,而且目前也已经存在过度发展的状态。”
“不仅如此,百货公司还要面临来自房地产商的竞争。现在很多房地产商也在做购物中心,竞争加大。还有租金上涨等生存压力,百货公司内外部压力都比较大。”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