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 概念普及之后,各方都在寻找商业模式,期待AI技术尽快落地,但目前大部分的AI创业公司处于依靠融资烧钱阶段。
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不少AI公司纷纷宣称进入芯片领域,推出了自己的AI芯片,包括云知声、出门问问、Rokid,思必驰也于上月宣布将推出AI芯片。
这个故事好讲么?
暂不涉足AI芯片
小i机器人(智臻智能)于2001年在上海成立,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化平台供应商,提供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深度语义交互等在内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以及与通信、金融、政务、电商、医疗、制造等行业深度结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最主要的产品为智能客服机器人(VCA)。但是,小i机器人CEO朱频频告诉记者,公司暂时不会涉足芯片领域。
首先,在公司定位方面,小i机器人是一家技术公司。朱频频指出,AI一般分为三层,上层是应用层,中间是技术层的,底层是基础层。“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这些技术需要有应用场景才能把技术的价值发挥出来,我们认为公司还是在往技术往上走。”基于这一思路,7月5日小i机器人推出了最新版的智能交互系统iBot Pro(iBot 10专业版),并发布了智能客服、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办公、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制造“AI+”8大领域解决方案。
对于更底层的技术和计算能力,他认为要依赖整个生态链,“因为我们本身是做语义的,我们面对的对象主要是文本,文本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不像图象和语音那么大。所以我们对于芯片目前的这种计算能力的迫切程度其实也没有那么大。”
其次,芯片难度非常大,而且有其自身的生态。在朱频频看来,没必要自己做芯片,“现在随着生态链发展,那些针对深度学习优化处理能力的芯片也在不断出来,完全可以基于这些芯片去开发我们的应用,没必要去做自己独立的东西。”
此外,从商业模式看,他认为做芯片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芯片的体积、功耗和成本。而要能够达到低成本,必须达到一定的销量,“这就意味着你要去做的应用场景必须是一个标准的可被复制的场景,不能太针对化。而一旦找到一个非常标准的应用场景,大家都进来了,巨头们都进来,无论是英伟达还是各种各样的芯片,甚至包括百度发布了AI芯片。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我们这种公司所能够做好的。”
他指出,企业的战略跟行业的发展不一样,行业发展可以看很多高管现在行业如何发展。而企业战略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和阶段,“目前我是不会去做芯片的。”
从亏损到盈利
这样的战略也离不开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从新三板退市。
从2016年亏损7000多万到2017年盈利4000多万,朱频频向记者分析了他的探索之路。深耕智能客服领域虽然给中小公司带来了持续研发人工智能的现金流,但单一领域难以迅速做大规模。
2017年是智臻智能盈利的第一年,公司当年收入2-3亿元,利润超4000万元,而2018年的目标为收入5亿,利润1亿元。根据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该公司净亏损7335.11万元。2017年上半年,智臻智能营收总额为6511.61万元,净亏损1465.07万元。去年下半年是该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时间点。
为何下半年能有较高盈利?朱频频指出,对于2B产业,一般上半年的营收是下半年的1/3,“这个跟面对的大型企业决策过程有关,(大型企业)一般上半年做规划,下半年做实施和上线,所以这就会造成这些企业,尤其是电信还有金融企业大部分的合同和收入会在下半年确认。”
朱频频介绍称,在2017年2亿多的营收中,来自政府和金融行业的收入各占20%左右,其他行业一般都是7%、8%。在2018年的5亿营收目标中,智能客服、智慧城市和智慧金融仍将会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智能办公、智能机器人会有一个增长的过程,“可能会产生爆发性的增长”。
AI+商业化的探索
在AI 概念普及之后,各方都在寻找商业模式,期待AI技术尽快落地,但目前大部分的AI创业公司处于依靠融资烧钱阶段。从2016年亏损7000多万到2017年盈利4000多万,朱频频向记者分析了他的探索之路。
朱频频指出,2016年公司原本寄希望于在上海上战略新兴板,想成为战略新兴行业中细分行业的龙头,“只要你是龙头,不管是不是亏损,只要你有行业的地位,你就可以到资本市场去。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后面当然有更好的持续发展的动力。” 他坦言,2016年公司的策略是全面开发,大量投入。无论是销售上的投入,行业拓展上的投入还是技术上的投入都非常巨大,尤其是在硬件方面。“我们其实是一家软件公司,我们对硬件不是很擅长,但是那时候可能脑袋发热。”
除了硬件,还有其他的商业投入,因此造成该公司2016年的巨大亏损。朱频频表示,在战略新兴板取消后,公司失去了一个阶段性发展的目标。也正是在此时,意识到企业需要自身能够持续发展,具备持续营业的能力。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朱频频指出,“虽然说对国家人工智能非常重视,但很多地方认为人工智能不能拿出来天天炫耀,要产生价值需要融入到行业里面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人工智能产业化的话题也成为热点。他认为,小i机器人的战略是要收缩,更聚焦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他表示,随后砍掉了包括硬件在内很多非核心的业务,而在更大程度上强调和行业的合作伙伴深度合作。
此外,他也谈到AI初创企业高估值问题。“其实现在有很多AI公司都很贵,为什么大家会愿意去投资这样的公司呢?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门槛比较高,能够通过持续的投入形成了技术门槛,尤其是到某一个拐点,能够形成规模化的能力。”
Gartner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和人工智能有关的商业价值总计或达到1.2兆美元,较2017年增加70%。到2022年,人工智能相关商业价值预估将达3.9兆美元。2018年是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一年,增长曲线非常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