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讯(文/邓华)近日,由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红木专委会”)和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红木消费者维权服务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会”)发起的红木产权化金融化高峰论坛暨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在京启动,论坛上,与会专家就红木家具行业尝试产权化、金融化展开研讨。
材质保障是前提
近年来,明清红木家具曾多次在拍卖会上亮相,且以不菲的价格成交,越发证明了红木家具在耐用性及升值性上都是较好的投资品种。这为红木家具的金融化提供了良好的产品基础和市场条件。
“红木家具本身特性鲜明,它的可传承、实用性、艺术美感等都具较高的收藏价值。”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认为,红木家具产权化与金融化,可以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红木家具的优点,进而选择红木家具作为家庭耐用消费品之一。
在去库存的时下,如何解决消费者手里红木产品借贷或者变现的痛点?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红木家具产权化与金融化,金融机构有更好的契机为这些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在创新银行产品基础上,针对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推出了红木家具产权化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务,如产品质押、交易分期等。
建立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可以为产权化、金融化奠定基础,红木专委会秘书长汪立禹介绍,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既包含了交易前的材质保真鉴定、产权证的发放,也包含了红木家具二手交易体系的建设和红木打假维权的支持,还有产权证体系的初始登记、质押登记和转让登记信息透明化的建立,在整个体系完善的情况下,红木家具才有望成金融化的家庭实物资产。
产权化与金融化有利于消费维权
对于的红木企业以及收藏者来说,困扰业界的问题并非销售,而是原材料日益稀缺和掺假作假越来越多。如有些商家在红木中掺进其他廉价木材,还有将缅甸花梨、老挝花梨谎称为越南黄花梨,并称这些都属于花梨,只是产地不同。
“为落实将材质保真放在消费者权益保障的第一位,红木专委会将与国家木材与木制品质量与性能检测中心合作,对市场流通的部分家具出具权威性的检测报告。”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刘能文说,检测报告的追溯信息可通过二维码方式,便捷地传递给红木消费者,使消费者通过手机移动端即可迅速核实所意向购买的产品材质是否经过权威认证。与此同时,红木专委会正在联合金融机构、基金会等,构建红木家具产权化体系,为红木家具的产权化金融化及可投资化奠定基础。
“红木产权化对于终端销售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可以在自身品牌提升上,提供了很好的第三方评价参考。”基金会主任张文良说,建立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从交易延伸到售后,对引导消费到配合行政机关打击假冒伪劣、净化行业市场、促进红木消费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一位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的权威人士曾表示:“在红木产品质量监管上,质检总局将会同行业专业机构或组织进行协助,提供专业的质量参考依据,调动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打造一个垂直性、立体化、多维度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培养消费者辨识度与维权意识,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区块链等新技术等,让消费者能够便捷的查询与辨认,产品质量可追溯,从而促进消费的拉动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