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仅四年时间,云米科技就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释放出互联网家电品牌爆发增长的势头,不容小觑。然而,最近云米发布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也是其上市后第一次披露财报,业绩却喜忧参半:一边营收大增,一边利润亏损,给年轻狂热的互联网家电品牌头上,浇了一瓢冷水。
云米科技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收入约为5.6亿元,同比大涨171%,净利润亏损为人民币5980万元,而同期则为盈利2730万元,转亏较大。今年整体来看,云米仍处于盈利状态,前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6亿元,同比增长235%,净利润为1050万元,若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168亿元。
分析云米科技现有业务板块,支撑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小家电,辅助则是IoT硬件,包括抽油烟机、洗碗机、燃气灶、冰箱、洗衣机等多种大家电。前者是发家业务,主要是为小米提供代工业务赚钱;后者则是最近两年来刚刚布局,仍然处在投入阶段。
苦苦挣扎,仍未摆脱对小米的依赖症
很明显,虽然如今云米的企业定位已发生很大改变,从小家电贴牌制造商,转变为全屋互联网家电的提供者。但是,云米对于生态链投资方小米的依赖性,并未减弱。
今年以来,云米公司的持续增长背后,仍离不开小米“生态链”坚强的后盾,主要是为小米品牌提供贴牌代工业务,以及通过小米渠道来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例如今年上半年来自小米的收入约为6.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约63%。
可以看到,云米至今还没有摆脱对小米的依赖,而一旦小米在产品和渠道的“双双断炊”,云米很难靠自身现有的业务和渠道保持快速而强劲的增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在整个家电市场整体走弱的背景下,云米最安全的经营战略还是“寄生小米”。
可以说,小米作为一个千亿级的互联网硬件企业,对拉动云米的高速增长和市场引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小米生态链的市场渗透能力、灵活运作能力和快速扩张,也引发家电行业头部品牌的警惕并以专利战等手段进行阻击。
然而,小米生态链也非铁板一块,利益交叉和内部间隙也伴随发展而增多。云米与小米是投资者关系,并非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这导致云米天生也拥有的灵活性和强烈的自主性。根据财报显示,云米研发费用为3340万元,而销售和营销费用直线攀升为9740万元,营销费用投入的同比增幅是研发2倍以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云米也在通过加速品牌建设和渠道扩张,逐渐降低对小米的依赖程度。
互联网家电的生意,云米陷山寨式创新泥潭
虽然,今年以来云米的品牌声量和市场自主布局有所增长,渠道加速从二三线市场向一二线市场反扑,特别是线下体验门店已增至1200家。不过研发、制造能力短板日益凸显,也暴露出云米的先天劣势,以及小米生态链的战略盲区。
最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云米科技一款洗碗机新品,在最近的双十一期间,因涉嫌侵权在部分天猫等店铺被下架。此前,美的曾在今年AWE展首日举报云米洗碗机侵权,其涉嫌侵权产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临时下架。此后,美的起诉云米侵权的专利共计9件。如今,双方陷入一轮持续的专利商战中。
即便是云米倡导的全屋互联网家电,也不是其首创,存在模仿和抄袭的大量痕迹。早在五六年前,海尔、美的、海信等企业基于自身的产品线,抛出相关的智慧家庭、智能家居的发展战略和布局。值得一提,虽然云米主打全屋互联网家电,其产品线并不完整,而且多聚焦厨房领域,在客厅、卧室存在产品线的缺失。
同样,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的品牌定位至今并不清晰,既想摆脱小米的低价标签,打造科技互联网家电的新标签;但是在渠道和产品布局上,多聚焦县镇市场的中低端用户,产品仍然无法抹掉“山寨化”痕迹。
对此,家电业界多数普遍持批评态度,对于一个主打互联网家电初创企业,没有继续充分利用互联网灵活优势给传统家电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反而在创造基本靠抄、制造全靠代工的情况下,高举生态大旗,以低价、抄袭的方式野蛮扩张。不仅急功近利、冒进浮夸,还破坏家电行业良性生态,以及稳健增长。
客观来看,互联网企业进入处于转型升级的家电行业并非没有好处,成熟和相对饱和的市场也需要一只新“鲶鱼”,来清理吞吃那些处于市场尾部的杂牌,给市场带来新鲜的活力;由此,小米生态链模式在资本市场、科技市场、家电市场跑马圈地也取得不少业绩。
也需要清醒看到,成熟且竞争白热化的家电行业,新兴品牌想要闯入主流没那么简单。互联网企业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资本输血,靠低价、靠贩卖情怀,生存发展不现实,能否真正叩开消费者的大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