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至今刚好两年时间。这两年各个行业都在迅速布局,跑马圈地。就连传统家居卖场也在高度关注新零售,甚至想利用新零售突破销售瓶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尝试,2018年主流家居卖场不同程度开始了新零售的销售模式。今年宜家在北京推出了中国首家体验中心,居然之家携手天猫首次推出双11“全球狂欢节”,红星美凯龙与腾讯联合推出“智慧家居”活动……
“新零售”为何能引起卖场如此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乘着“新零售”之风的传统家居卖场能否实现破冰前行?
客流量和销售持续走低
部分卖场呈现“无促不销”现象
众所周知,近年来传统建材家居卖场客流量以及销售量都呈持续走低趋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老牌家居卖场的销售额自2014年起就出现逐年下滑趋势,截至2017年,全国大规模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9173.7亿元,同比下降22.6%。
精装房政策在多地落实,建材企业销售困境加大;家装公司业务整合越来越强,全包和整装把本来需要业主采购的家居建材商品全包了;再加上不少家居品牌也在网上有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抢占了部分实体店的客流。现在很多家居卖场的营销已陷入怪圈,呈现出了“无促不销”的现象。平时卖场无人问津,只有在促销时才会有人气,促销过后又恢复没人状态。“我这周在店里待了4天,没有一个顾客。别说是咨询的,就连进店的都没有。只有‘十一’促销期间熙熙攘攘的有人进店咨询,‘十一’过了有时候一周见不到一个人。”某卖场品牌导购说。
传统家居卖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来回奔走数个品牌选择一款瓷砖或者一款壁纸,时间成本太高,还要花费更多时间跟导购砍价比质量,买家具建材的痛苦只有装修过的人最清楚。而随着80后、90后成为买房装修的主力群体,他们的网购消费习惯让传统家居卖场未来发展陷入“困境”。
转型升级的信号
卖场抓住新零售机遇可“弯道超车”
传统卖场发展遭遇“瓶颈”之时,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在新零售风口下,家居企业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如尚品宅配、索菲亚、曲美等家居品牌一直在尝试并小有成果。传统家居卖场要突破瓶颈,就要抓住线上广阔的销售平台,而线上想要攻克体验难的弱点,就要利用实体卖场的实体优势,新零售成了传统家居卖场转型升级的信号。
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驱动,将线上、线下、物流三方面融合创新,简单来讲就是把互联网、实体商业和配套服务融合在一起,满足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以消费者体验为驱动,用数字化作为导向,将生产、供应链、渠道、门店、用户、营销紧密连接起来,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服务。相对于传统家居卖场,新零售的营销方式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又解决了线上无从体验的尴尬。若有卖场能抓住并能恰如其分的利用新零售这个机会,很有可能就会实现弯道超车。
对消费者精准画像
提升消费者到店率和成单率
经过2017年的探索尝试,2018年主流家居卖场纷纷试水新零售,年初有阿里巴巴注资居然之家,随后宜家先在全国35个城市开启了网上商城服务,又在北京推出了中国首家体验中心,红星美凯龙与腾讯联合推出“智慧家居”活动,这个双11居然之家又携手天猫首次推出“全球狂欢节”活动……一场基于数字化、场景化的线下门店改造迅速席卷而来。新零售之风吹遍家居行业,未来可能还会掀起更大的巨浪。
为尽快实现新零售,这些家居“大腕”要不战队阿里,要不联合腾讯,想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对传统门店进行系统升级,采用智能设备吸引消费者体验,同时收集数据,描绘精准的用户画像,让门店在销售时做到对消费者了如指掌,由此大大提升消费者到店率和成单率。
居然之家开设电影院、儿童乐园、健身房;红星美凯龙引进盒马生鲜,餐饮服务目的也是为了增加消费者购物体验,从而促进消费体验升级。这些跨界业态的集合给门店和卖场带来了客流量的提升,解决了传统家居门店低频消费、获客成本高的困局。
目前仍是试水阶段
传统卖场要变革销售渠道和模式
“家居新零售要求家居卖场以及旗下商品,给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以及优质的产品。但当下不透明的产品标价以及各自为营的服务,不能让消费者放心的实现网上下单服务。”一位不愿具名的商户介绍,“这也就是新零售的概念提出已经两年多了,商超百货电子产品等都可以快速嵌入,但家居行业一直停滞不前,即便是现在也更多是试水阶段,还谈不上有效融合。”
其实,新零售不光是形式的创新,更多是销售渠道和模式的变革。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发展数年,各个行业线上销售如火如荼时,家居领域一直无法深入,重体验、重品质、量尺寸、配送、安装等服务让线上销售一直比较“尴尬”。正因为如此,任线上如何发展,传统家居卖场一直稳如泰山。
随着消费体验以及线上服务的不断完善,传统卖场感受到来自电商的压力,纷纷转型升级。但升级不是形式升级,而是要升级自身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从上层到员工的数字化升级,从产品价格、品质到售后服务的升级。从内到外的革新,而不是单纯的借助外力换个“门脸”就叫新零售。 华商报记者 千朋茹 郭全良>>记者观察新零售能否拯救家居行业不能只看“官宣成绩单”
近几年,家居卖场、家居零售商都经受了巨大生存压力,也都在为“求生”做出了各种思考和尝试。从最初的集体“封杀”电商,到今天集体拥抱电商,并没有对错可言,都是一种突围策略的试验。家居行业基本是电商化的最后一座“冰山”,这是由其重体验、非标、低频的特质决定的。好在我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的改变。
任何领域的变革都是值得鼓励和期待的,但变革的背后,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衡量这场家居新零售变革是否成功?很多人会说,看数据!这次双11,每个家居卖场的成绩单或许都会很漂亮。数据会说话,但数据也会说假话。“刷单”是电商领域常见的手段,相信这次家居行业的双11也难免。家居行业往年也常出现商户套补贴刷单,也有些卖场会暗示商户刷单。其实每个家居从业者都希望这次革新能成为“真的”救心丹,而不要沦为资本市场的筹码和“皇帝的新衣”。每个消费者也真心希望从这次家居变革中得到“真的”便捷和实惠,而不是“电商定制款”。线上线下“同款、同质、同价”才是家居新零售的方向。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次家居新零售变革中,出现了一项新的技术:顾客人像快速扫描技术。顾客进店会有高速数码镜头抓取你的人像,进而获取你进店次数、询问商品、消费记录,甚至可以读取你的商场会员资料和电商平台消费数据,进而快速为你画像,定位你的消费能力、消费爱好等。这项技术,就涉及到了顾客个人隐私问题。顾客是否愿意被摄像?商场或品牌店是否应提前告知和征求顾客同意?前段时间就出现了质疑类似技术“wifi探针涉嫌违法”的新闻报道。
希望这场家居新零售变革,从一出生就姓“真”名“实”,真真切切为家居从业者带来希望,实实在在为消费者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