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入冬到今年初,北方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整体好于往年。不少人认为这是国家治理空气污染收到的成效。也有人表示,这只不过是天公作美,风多了而已。中庸的说法当然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如何,空气污染问题依然是中国未来面临的大问题,在空气质量很难长时间维持在健康数值范围内的情况下,政府治理应持续加大力度,空气净化器等应对空气污染的产品仍会是刚性需求,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种由人们对未来空气质量的态度决定的市场趋势,业内人士当然看得比较准。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17年中国空气净化器零售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62亿元,比2016年增长27亿元,增幅20%。而中商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净化器市场规模及前景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及预测显示,“十三五”期间行业复合增速可达35%,预计2018年中国空气净化器产量将达2827.3万台,市场规模达228亿元,将比2017年增长40.7%。显然,业内对未来空气质量的预期并不是很好,但对空净市场看好。
不过,被“看好”的市场,却总是能看到一些问题,其中最显眼的是产品质量问题。质检总局日前通报的2017年空气净化器产品质量专项抽查情况显示,本次共抽查80批次产品,有2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8.7%。产品合格率不高,并非是今年才有的现象,这个市场火起来之后,就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存在问题的并非都是小企业、小品牌,也有一些知名大品牌。比如,在这次抽查不合格名单中就有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而且该公司是连续第二次登上黑榜。
其实,所谓大品牌,也只是名气大、体量大,技术实力并不一定很高。因为它们大都不是专业干空气净化这个行当的,有的水平跟小企业差不了多少。事实上,这几年进入到空气净化器市场来的,不论大小,门外汉居多。大家都冲着这个市场需求大、增长快、好赚钱才蜂拥而入,根本不讲什么规矩,找出种种借口不执行标准。相当一部分企业连测试都不做就让产品上市了,它们自己都不清楚质量如何。
与产品质量不高相关联,许多空气净化器产品企业还存在技术能力差的问题。消费者看到市场上的产品都这好那好,不过是企业自说自话吹出来的。一些企业给自家产品冠以“智能化”之名,宣传净化率可达99%以上,甚至能够做到“百污皆除”。华而不实的功能不但会影响净化效果,还会使得机器本身的故障率频发,在当前售后体系不规范的环境下,消费者很有可能是花钱买了麻烦。事实上,空气净化器的技术并不复杂,主流技术是机械过滤式技术,于是很多商家就用一张滤网、一个电机、一个外壳便组装成一台空气净化器。这些产品无检测、无核心技术,粗制滥造,仅靠低廉的价格吸引眼球,可以说是目前各种市场乱象的源头和缩影。
由此看来,空净市场目前还不是很成熟,还有与快速成长伴生的大量虚火。但这种情况不会存在太久,业内人士预计,2018年可能成为空净市场的拐点。这一年,竞争将加剧,洗牌会加速。市场将从跑马圈地、野蛮生长,过渡到增速放缓、此消彼长的竞争模式,优势品牌会继续扩大优势,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将缺乏竞争力的小品牌逐渐逼出市场。加之国家关于空净产品的法律法规标准日益完善,市场监管趋严,那些没有多少技术实力的企业日子将更难熬。
空气净化器市场需要“净一净”,空气净化器企业也需要静一静,想一想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要知道,这个市场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只有产品质量和技术过硬才是赢得消费者选择与信任的根本。去浮躁才能站稳脚,静下心来做产品才是正途。《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