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开始试水无人货架,欲在无人零售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北京商报记者1月5日获悉,今年苏宁将在全国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自此,京东、阿里、苏宁或是采用自建方式或是投资方式,全部开始试水无人货架。有分析认为,无人货架行业的入门门槛较低,消费者尚未形成品牌认知,企业也没有与入驻的公司或商场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这为拥有雄厚资本、供应链资源的商业巨头们提供了后发的可行性。
抢夺市场
众多无人货架创业企业在聚光灯下角逐,商业巨头也纷纷入局。1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今年苏宁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在本月首先在南京市场进行试点,计划月底完成铺设1000组货架。第一阶段,苏宁小店Biu计划覆盖全国79个重点城市,后续将覆盖134个城市和地区。相较于猩便利、小e微店、果小美等早入局的创业企业,苏宁预计布点的数量和速度并未表现出“迅猛”的势头,更像是“后发者”。
苏宁小店Biu与行业中的活跃玩家一样,同样精准于办公场景,为白领提供零食、鲜食等商品。苏宁小店Biu将依托周边的苏宁小店,提供新鲜水果及烘焙面包。
巨头优势
围绕办公场景布局的无人货架企业,仍在跑马圈地阶段。在众多入局者中,一边是创业企业,一边是商业巨头。前者渴求资本,加速布点抢占点位。后者则缓慢入局,手中的资金、供应链资源以及物流网络成为搅动市场的资本。
在零售业观察评论人王利阳看来,无人货架的入门门槛较低,阿里、京东以及苏宁这些商业巨头,尽管在点位数量和铺设速度上不占优势,但凭借资本和供应链的优势,仍旧可以在无人货架行业迅速形成气候。
苏宁方面表示,苏宁小店Biu的生鲜鲜食、烘焙面包、饮料零食将依托周边的苏宁小店。这就意味着今年将新增的1500家苏宁小店将成为苏宁小店Biu的仓库。此外,京东到家Go依托于京东,在资本、供应链、物流体系、人脸识别及移动支付技术等方面相较于创业企业来讲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王利阳强调,办公场景中,生鲜鲜食是刚需高频商品,高折损率、高成本让创业企业望而却步,后入局的商业巨头以形成供应链和配送体系作为支撑。
差异化门槛
在新零售的浪潮下,无人零售创业者蜂拥而至。截至2017年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无人货架已然成为写字楼的标配。
无人货架市场跑马圈地阶段,背后考验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有分析指出,无人货架启动门槛并不高,重点在于规模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运营服务,同时也考验着运营企业的供应链、支付、运维。在王利阳看来,消费者对无人货架没有品牌认知,企业仍处于扩大网点抢夺市场的阶段,同时,无人货架多是无偿入驻,并没有与入驻企业形成商业关系,因此品牌极容易被替代。“当前阶段,无人货架处于草莽期,能够走到最后的企业才有获胜的可能性。”王利阳称,巨头入局较晚,一旦行业进入合并阶段,将以合并与并购这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抢占市场。面对激烈竞争,在品类方面形成差异化被视为入局者构建护城河的核心方式。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强调,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市场,有利的点位已经被早入局者抢占,当前无人货架的品牌并没有特质,差异化的产品才是突围的利器。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赵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