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买格力手机的。”
一位手机发烧友朱先生对记者表示,即使他再怎么欣赏董明珠本人,也不愿意一觉醒来“就看她的脸”——虽然屏保照片可以换。
“我现在想抛了。”
拿了一年格力电器股票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格力电器股票持仓成本21元,期间有几次加仓,收益很好,所以即使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她也未曾有过动摇。
但是现在,她想要退出了。
9月27日,格力电器的股价收于38.55元,涨0.39%,相对于李女士的成本,她所持有的格力电器赚了不少。
“一年前,我觉得格力是一只被低估的股票,作为一个行业的龙头股,它的市盈率和业绩表现远远超过证券市场一些被炒作的‘优质股’,值得长期持有。我规划是持有3到5年。”李女士解释,然而在深入了解格力电器后,她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过于简单,在董明珠卸任之前,她应该会择时而出。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2017年半年报,其营业收入为692亿元,同比增长40.67%,其中空调产品的营收达546亿,同比增长30.14%,牢牢稳坐空调业第一的宝座。
“格力电器是中国空调做得最好的企业,没有之一。”海归人士张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即使在国外,格力空调也有很大的名气。然而令他不解的是,在国内,作为龙头的格力电器总是被认为前方无路可走,更加奇怪的是,格力本身也常常想着“革自己的命”,折腾着要跨界。
据《国际金融报》简单调查了解,现在有不少人像朱先生、李女士和张先生一样,开始对格力电器的产品或公司未来持有否定或迷茫态度。
不可否认,格力电器正致力于转型,它的未来,令不少投资者不安,甚至有业内人士质疑,董明珠和格力电器“正在犯错”。
那么,格力电器的情况到底如何?董明珠带领的格力跨界,是机会更大还是风险更大?
“天花板”压力
“我想我这一辈子,只把一个空调做成极致。”董明珠曾对媒体如是说。
“说到极致这个词,从技术上来说,那当然远远没有达到,美的、海尔也没有;但如果说在企业发展阶段里面,完成了作为主营业务的利润贡献,规模贡献的角色,目前来说格力的空调业务已经到顶了。”一位制造业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所有人都清楚,格力的空调事业在中国遇到了天花板。
家电行业资深专家刘步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格力电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未来,根本不知道它的增量市场在哪。“今年由于种种原因,格力的营收会到达一个顶峰,但是明年肯定不会保持这个增速,它空调的营收一定会有下降。”
一位风险投资者则表示,这是思维的问题,欧美一些企业选择只做一个产品,一做就是上百年(如福特汽车),遇到天花板也能安之若素,而中国企业家大都有“规模化情结”,希望企业保持增长,抓寻利益增长点,这是企业的本能,也是对投资者负责。难言对错,只看结果。
所以,即使是想着“只把一个空调做到极致”的董明珠,有了“造车梦”,有了建造生态圈帝国的设想,也不足为奇。
副业一个没成
有不少业内人士为董明珠感到忧心:她和格力电器的多元化决心似乎十分坚决,但格力电器迄今为止没有做成一个副业。
董明珠及格力多元化布局一览
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扩张,从其成为空调业行业老大的发展时期就开始了,而那个时期,“天花板”之说也悄然流行。
主营过度依赖空调(80%以上)的格力从2004年开始(2016年正式公布进入多元化时代),先后布局小家电、金融、冰箱、智能手机、智能配送柜、机器人研发、军工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饭煲制造……而其中最引争议的,就是手机和新能源汽车。
比如,在董明珠的执着坚持下,格力电器对制造手机可谓痴情,2015年3月,董明珠在一次演讲中高调“秀”出格力手机。
▲ 一位用户表示,格力手机在使用上有一些亮点,电池不发烫,但总体比较平庸,以后在同价位他会选择小米或旧型苹果。
▲ 京东商城上,格力手机2代有76人评价,而小米的红米4X手机则是268725人评价。
手机只是格力电器多元化的一个布局,董明珠还特别偏爱新能源汽车。
2016年,董明珠任职格力集团董事长期间,推动格力电器拟以130亿元的对价发行股份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
然而,格力手机至今销量不佳。格力电器收购银隆以失败告终,最终董明珠以个人身份,投资10亿元成为银隆股东。
董明珠“急了”?
对于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宝杰控股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是布局一个“黄金赛道”。
“全球范围内各国的政策越来越明确,我们即将告别传统的汽车时代,未来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就能有一年2000万的销量。这是一块大蛋糕,你不抢自然有其他人抢。”张杰认为,格力电器本身的制造功底在,完全可以试着去抢一块,绝对能提振股价。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的确是一个大市场,董明珠肯定是朝着最大的那块蛋糕去的,银隆并不具备生产家用轿车的资质,做的是公交大巴车,所以她入股银隆应该只是初始布局。“但问题是,她即使拿上自己的全部身家也未必有用。”
“无论是技术还是门槛,10亿元连水漂都打不响。”该人士表示,仅仅上海地区,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到今年年初就有30多家企业,何况还有不少是汽车业资深企业家,功底深厚。
“做什么都难,当初做空调就不难了?作为企业在进入新行业领域里面都会遇到困境,她要是铁了心,和格力电器一股作气跨界新领域,未必就不能成功。”一位接近格力电器的投资人则表示,目前董明珠是对还是错,选的方向准还是不准,都难以判断,但有一点很明显:董明珠急了。
因为格力电器很可能不会给她时间了。
任期将至,所以乱了?
上述人士之所以说董明珠急了,可能是因为2018年5月31日,董明珠的任期将至,仅剩约8个月时间。
2017年9月以来,董明珠任期将满的消息、接班人人选的揣测传得沸沸扬扬。
有业内人士分析,也许时间压力让董明珠乱了。
9月21日,格力电器宣布“持有海立股份(600619.SH)达到5%”。公告显示自8月29日海立股份复牌,格力电器连续16个交易日在二级市场累计买入4331.56万股。
海立股份在公告中称,“格力电器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然而刘步尘表示,对举牌这个举动他确实没有看懂,他认为取得海立的控制权或者通过海立扩充格力的产业链,对格力电器的意义并不大。
当《国际金融报》记者以投资人的身份向格力电器转述业内的担忧之情时,对方的回答很肯定:“举牌海立只是为了扩充产业链,我们自己也有做压缩机的。目前格力的股票很稳健,至于跨界和未来战略问题,请直接看我们的年报。”
一位家电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手机没有做好,立足未稳的情况下转战新领域,进行各种战略投资,董明珠显得有些急切了。但她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在任期即将结束的情况下,她需要快速出成果,需要稳定军心。
董明珠曾这样表示:“没错,我推举的可能是第二个董明珠;如果不是,我可能不会放手。”
然而,无论董明珠是否连任,是否放手,无论格力电器是否转型,是否会迎接一位新掌舵者,董明珠和格力电器恐怕都难以一帆风顺。
对于举牌海立,有媒体指出,董明珠或许想着派嫡系控制海立董事会,确保退休后仍能施加影响,或打着产业协同的大旗,用格力电器的钱拿下海立。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上述战略,实施难度都太大了。”
“先天性心脏病”
“董明珠最大的问题是不会自省。”刘步尘表示,迄今为止在各种跨界业务上,董明珠一个没有做出来,而她直到现在也不肯认错自省,只一意孤行。
“格力最大的问题,是股权分散。”上述投资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格力始终难以摆脱这样的历史包袱:股权分散,股东不和,实际控制权不明。这导致董明珠如果不够“狠”,不够坚持,格力绝对无法成为今天的格力。
两人也同时提到了格力的老对手:美的。
“以前格力空调做得最好的时候,两者(格力和美的)的空调业务营收差距有400亿,而2017年上半年差距只有46亿。而且今年美的空调增速远高于格力,差距有可能进一步缩小。”刘步尘表示,格力虽然是龙头老大,但竞争对手也在奋力直追,一旦不谨慎,主业被追上也不是不可能。
“一个企业在最高治理层面有两个最大的决策问题:一个是战略大转型;另一个是继承人问题。两件事情,美的都轻松漂亮地赢了,而格力很无奈地输了。”该投资人表示,治理结构是格力电器的深层次的困局,无可争辩的企业统治权、没有“先天性心脏病”成为美的(相比格力)的一个巨大的战略优势。而格力内部掣肘太多,董事会、股东心不齐,常年以来,公司管理层总要面临前有强大的对手,背后有大股东要抢班夺权的这种两线作战的局面。董明珠从始至终都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局内,难以打出漂亮的胜负手,又被战略主导权之争牵扯大量精力。
这并非没有案例可循。
2016年10月28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的现场,面对中小股东,董明珠情绪异常激动:“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格力能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该投资人表示,这是因为董明珠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格力会失去伟大的可能。
“格力电器大概将永远(至少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一个‘造空调的’,无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来源: 国际金融报 郑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