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德国IFA展,又将如期拉开大幕。相对于每年年初举办的美国CES展,下半年的IFA展虽然影响力略小,但是因为都被冠以国际消费电子展的名头,所以对于大量急于拓展海外市场、打开海外品牌局面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却是展示自家黑电、白电、厨电甚至小家电的最佳平台,也是宣传的好机会。
不过,对于所有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国际化从来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虽然很多中国人信奉“墙外开花墙内香”,喜欢拿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一系列产品上市、渠道拓展等动作,借助“出口转内销”后到中国市场上炒作和传播。试图证明自家的产品和技术的实力,已经在海外市场打开新的局面。
但是,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真相却是“惨不忍睹”。虽然很多海外大卖场、大连锁的货架上,摆着中国制造的一系列家电产品,却与中国企业没有“半点毛钱”关系,都是贴着外资洋品牌的商标。卖的也是远远贵过中国品牌的价格。大量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并没有赢得海外用户的认可和信赖。因为,中国制造的口碑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其实,无论是最初的“释放过剩产能”,将大量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家电产品出口到全球各个国家,贴上当地各个家电品牌的商标,成就洋品牌的利润,也释放中国制造的过剩产能;还是如今的“寻找新增空间”,开始通过在海外市场并购老牌家电企业,开始整合海外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工艺品质等资源,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高配套优势进行搭配,寻找在海外市场从量增到利涨的新动力。
本质上,所有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初心都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都希望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动力。但是,海外市场的局面之复杂、局势之多变,以及海外市场欧美日韩等外资巨头的实力之强,远远超出中国企业的预期。所以,在海外市场的征战,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除了需要时间的投资,更需要在当地市场持续的产品、技术、人才、营销,以及费用等长期性的投入。绝对不能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投机游戏。
经过30多年的海外市场闯路,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取得阶段性成就。但是困难和挑战仍然不少。当前,最让中国家电企业担心的有两个:一是海外市场上相关国家多变而动荡的政治局面,今年以来全球再次步入一个多变而动荡的周期中。除了中东、非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外,即便是欧美日韩都也存在很大的变数。带来的结果不只是社会局面,还包括汇率波动。
二是,中国制造在过去几十年来,在海外市场上留给外国人的印象并不好,甚至有点糟糕,其中“粗制劣造”不绝于耳,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印象,树立中国家电制造为代表的新形象。单靠家电制造企业自身,显然力量相对薄弱,还必须要寻找国家层面的支持。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同样,这需要的不只是时间,还要更好好的家电产品和稳定的技术品质。
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增长动力,增长空间,大头在海外。这已经无可置疑。但是,海外市场的情况,并不会完全按照中国家电企业的预期在变化和发展。所以,必须要做好长期吃苦打仗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