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修,基本都是大修,动不动就是新机价格的一半,这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主动放弃了维修,而这也导致街边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差。
要么回收,要么更换,主动维修已不再是选择。要么关门,要么转型,家电维修实体店面临危机。
因为维修成本过高,一旦家电产品坏了,很多消费者主动就放弃了维修。与此同时,智能家电的普及,加速维修行业从修小零件向换大部件方向发展,维修也失去了意义。这种情况下,可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的家电维修店关门。
很多消费者主动放弃维修
与几年前消费理念不同,现阶段,主动放弃维修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就说家电》6月份撰写的维修一文中发现,一旦家里的家电坏了,很多互动的网友都表示不再修直接换。
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已经深知维修行业的水有多深。
我们知道,家电维修市场伴随十几年家电事业的发展壮大一并成长起来,虽然出现问题的家电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但随着政策性推动家电几轮普及,销售量巨大,相应的问题家电产品数量也增多,这就催生了家电维修这个行业的产生。
家电维修最开始其实是有利可图的,毕竟无论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还是空调等,每年都有好几千万台的销量,保有量都在2亿台左右,这样庞大的市场,如果没有维修业来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很多家电企业最初也是自己提供维修服务,有自己专职的维修团队,但随着人员和门面成本的增加,部分厂家开始将维修服务外包,而有些商家也开始整合手头资源建立维修队伍,为多品牌服务。但与厂商相对规范的维修相比,给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的则是活跃在三四级市场及乡镇农村市场的家电维修实体店。而在部分地区,厂商也愿意将服务外包给一些地方性的维修服务机构。
然而,这些实体店的维修标准则大不相同,而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良莠不齐。不明码标价,坑骗消费者的事屡有发生,一个小零件坏了却说成是主要零部件坏了的大有人在,以至于有消费者花了2000元买的家电,维修一次就得花上好几百元。
只要是修,基本都是大修,动不动就是新机价格的一半,这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主动放弃了维修,而这也导致街边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差。
买新机能解决问题吗?
很多消费者认为,维修的成本过高,还不如买一台新家电。毕竟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一台新家电怎么也能用个三五年,而且是新品看着舒心,而维修能使用的年限还不好说。
然而,在智能化的今天,可能这种想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懂行的消费者也知道,现在家电产品都在强调智能化,而智能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集成,把以前很多零部件都集成在一个器件上。
就在前两天,笔者刚购买的西门子冰箱显示板坏了,维修人员上门采取的措施是直接更换,而不再维修。问及原因,维修人员直言,这是智能冰箱,没有维修的必要,坏了直接换,而作废的零件也无法再利用。
这点与之前的焊接电路或擦拭一下的操作大不相同。消费者看着很爽,以为换了新的零部件,该做法很好。但是维修人员无意透露了大实话,这是保修期内提供的服务,至于新显示面板能维持多久不好说,过了一年保修期再换成本就很高了,并建议笔者购买价格不菲的延保服务。
这就是危机,虽然厂家大力推动家电智能化,但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无意识中为一些家电产品不稳定的质量在买单。很多产品的智能化只是将一些先前不怎么用的功能集成化了,或者是添加了比如语音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集成在一个零件里面,而它们的稳定性又没有经过多年市场的检验,所以出现维修的比例相当高。
保修期内,不修只换,保修期外,不能修却要高价换。这让很多消费者初期很爽,但时间长了,却为不稳定的质量而买单,未来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特别智能化越普及,作为前期的购买者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风险。
所以,买新机就能安心用个三五年?未必,那只是先前的印象了。智能家电,很多时候得看运气,只不过在新机面前,很多人愿意去购买,毕竟维修同样会被挨宰。却不知,这可能又落入了另一个圈套。但毫无疑问,高昂的价格会让维修业在新家电面前失去竞争优势,而这也将催化家电维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