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是非多!这句话用在非人类的东西身上也不例外,比如从去年开始就一直“高烧不退”的智能音箱。
关于智能音箱,坊间不同人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它的出现简直是智能 家居 领域的一剂兴奋剂,是打开智能 家居 行业的入口。有人则不然,更有甚者觉得它今后的前途可能会像如今的智能手表一样尴尬。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娱乐圈的怪状,有些明星不管拍了多少戏,就算一段时间内睁眼闭眼全是他,可问起他的代表作还是哑口无言,老百姓称这种怪状为“人红戏不红”。其实,这种“怪状”在智能音箱身上也能看出几分。
为什么说它“人红”?国外有亚马逊、Google、苹果等巨头做行业领跑者,国内BAT紧跟其后,预计还有一大批企业正在来的路上,大家似乎都看准了这块肥肉,虎视眈眈的想要先咬上一大口。
可即便如此,“戏不红”也真实存在。毕竟以目前国内的语音交互技术,你让它开窗帘,它或许会把窗户打开。就算你千里迢迢的代购一款国外的“高端货”回来,你确定它真的能听懂中国话吗?
曾经有业内人士称,我国智能音箱市场面临消费意识薄弱、语音交互技术仍需完善、产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智能 家居 链接标准未统一、生产制造环节基础薄弱、商品同质化严重同时遇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产品冲击等困境。
这些问题已足够棘手,但有一点更易被人忽略的问题就是音质。诚然智能音箱与专业音箱相比,出发点和侧重点并不一致,对于音质的把控也不可一概而论,可它毕竟是一种声音输出设备,优化音质即便不是必要之举,但也可以作为提升产品品质的加分项。
一位痴迷音响器材多年的老发烧友表示,一款音箱如果没有完美的声音宁愿不听。他讲到,影响音箱音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放大器、传输声音的各种线材、电源供电系统、避震系统等等。而智能音箱作为一个终端的集成化产品,是没有这些系统上复杂的东西的,只要连接上音源,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它就可以发声。家电产业分析人士洪仕斌也曾提到,智能音箱不仅要实现“听得到”,还要能“听得好”。
当然,这“听得好”该如何实现,就是企业要做的功课了。传统的专业音响品牌本身就拥有一定竞争力来占据市场,如果智能音箱企业用自己的工厂,自己研发一切环节、自己组装显然不太现实。但企业将技术外包给专业的音响品牌到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这样看来,单纯的讲智能音箱这个产品好不好、有没有未来,至少从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但中国有句古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如果企业在一个产品的成长期内没有及时做到查漏补缺,很可能等不到成熟期就会“夭折”。所以,即便今天智能音箱一路水涨船高,但也别就此“得意忘形”。(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