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近日投入使用,成为首都纳入财政补贴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点项目中首台投用的电梯,目前北京市既有住宅已增设了123台电梯并投入使用,另有42台正在施工中,首都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数量呈较快增长的态势。这是中国质量报记者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的。
“随着我市老龄人口增多,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需求越来越大,群众呼声越来越强烈。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市委书记蔡奇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并亲自到增设电梯项目现场调研。市政府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北京市质监局特设处负责人透露,北京市住建委、质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每台电梯按照工程造价额的40%补贴,最高不超过24万),在北京市城六区率先开展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受到群众欢迎。
据介绍,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推进首都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北京市质监局发挥技术优势,针对海淀区大柳树5号院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点项目中,电梯底坑深度无法满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问题,在质检总局大力支持下,在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电梯分委会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制定了“浅底坑”技术方案。“浅底坑”方案通过设置可移动止停装置、可伸展的轿厢护脚板以及相应的安全联锁保护系统等措施,来降低因底坑空间不足而产生的风险。
目前,“浅底坑”技术方案已经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报请质检总局进行技术评审,并于近日经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电梯分委会评审通过。7月26日,北京市质监局已按照质检总局要求,对大柳树5号院增设电梯进行了监督检验,并颁发了使用登记证书,电梯正式投入运行。
同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电梯分委会专家对“浅底坑”技术应用的风险也进行了相应的提示。专家认为:“浅底坑”技术方案,通过等效采用多项安全措施,来降低因底坑空间不足而产生的风险,该方案虽然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解决电梯自身的一些安全问题,但专家同时提醒,建筑物及占压地下管线等可能出现潜在风险,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改移管线的方式,避免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下一步,北京市质监局将采取“三通一免”的举措,全力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相关工作开展,即加强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开工告知、检验检测、使用登记等相关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发挥质监部门技术优势,打通“技术通道”。组织电梯行业专家,研究提出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和小区环境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解决方案,为居民选择提供参考;确保安全,畅通“生命通道”。要求电梯制造及运营管理单位,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电梯监测和救援平台,加强电梯运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让利于民,免收监检费用。质监部门将报请有关部门,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免予收取监督检验费用,减轻居民增设电梯负担。 (记者徐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