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家电企业的战略崛起路径,普遍采取的是规模为王、成本为王、渠道为王,或服务为王、质量为王、营销为王;那么,随着传统商业竞争手段和经营模式的逐渐失效,接下来中国家电企业,又能凭什么称王?
首先,选择什么路,选择怎么走,选择拿什么称王?这是当前所有家电厂商都要重新做出的一道选择题。而且,对于所有厂商来说,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照。比如说美的、海尔、海信、格力、TCL、长虹等六家千亿巨头的商业路径和市场打法,就各不相同。更不可能为其它企业所直接模仿、借鉴和参考。
当前,海尔、美的属于典型的基于大规模化下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追求的仍然是规模化盈利。但通过调整产品经营结构,以及高中低端市场同步发力,追求规模最大化下的利润最优化;同样,最近两年来,在彩电、白电等主营业务上,TCL采取的更是赤裸裸的规模化驱动路径,完全以全产业链的生产制造能力,甚至不惜以低价抢夺市场份额;
然而,海信、格力当前则选择的却是另外一条路径:作为电视一哥,基于品牌化实力,全面推动市场产品经营结构的中高端化转型。特别是在彩电行业整体量跌利下滑的背景下,海信电视业务则通过“调结构、谋变化”新策略,在海外扩张、在高端发力,实现一定规模下的利润最大化;同样,作为空调一哥的格力,在规模增长已经遭遇“天花板”的背景下,只能追求经营产品和结构的优化,谋求一定规模化下的销售金额增长。
其次,家电厂商凭什么称王,是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竞争能力下,做出的差异化选择。最近两年来,不少县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以及中小家电厂商负责人,频频通过家电圈后台询问具体的转型路径,希望可以找到一条新出路。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缘木求鱼”错误:让完全不了解自己的,给自己指明一条出路,即便别人敢指路,你也不敢走啊。
其实,可以清楚地看到,包括海尔、格力、长虹等家电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采取的商业竞争策略就各不相同。在发展初期,家电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海尔先是主打质量牌,以质量赢得用户信任;随后又主打服务牌,以真诚服务增强用户的信任;如今海尔面对用户则采取产品为王策略,以一系列重新发明和再造的新产品赢得用户;最终,在海尔质量、服务和产品为王的过程中,又一直坚持规模化驱动和效益为王的策略推动。
对于格力来说,发展初期在创始人朱江洪的带领下坚持质量为王,为格力空调业务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成就格力空调独有的“渠道为王”新路径。如今进入董明珠主掌时代的格力,则采取品牌为王手段,通过为中国制造代言的策略,推动格力从空调向其它家电,甚至是智能制造领域转型。因此需要通过品牌力的不断放大,拓宽格力在其它领域的发展边界。
可以说,当前及未来应该选择何种手段主导商业竞争,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必须要遵循一条原则:基于自身的实力和战略定位,考量不同时代背景和发展水平,进行阶段性选择和变化。绝对不能采取“一条道走到黑”、“一招鲜吃遍天”的保守模式。有的家电厂商如今还必须要坚持“质量为王、服务为王、规模利霸”手段;而有的家电厂商如今则处在“品牌为王、资金为王、技术为王”发展新阶段。
再者,不管是资源为王,现金为王,渠道为王,产品为王,今后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都应该是“品质为王”。当前,品质消费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旋律,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或者是中国家庭,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已经是成为主流和趋势,这是任何家电厂商都不可能逆转的方向。
对于用户来说,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家电产品的全面普及,其需求生变已是必然。除了要购买有品质的家电产品,享受有品质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更要获得来自家电厂商在硬件之外提供的品质增值服务。所以,今年以来,一大批的中高端家电新品,以及高品质家电品牌,反而在下跌的市场中获得了增长的新动力。
近年来互联网和物联网对于中国家电产业的冲击,已经真实可感、可见。最为集中和突出的,则是技术创新手段赋予家电产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硬件较量,还涉及到内容、服务、体验等产品综合力的较量。在这种背景下,所有家电厂商都必须要具备“软硬兼备”的商业新技能,才能真正打通企业在一线市场的“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