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和时装品牌合作,时尚博主们的潜在客户又多了一个品类—— 家居 。
“ 家居 ?不太清楚哎。”一位国内的时尚KOL告诉我们,究其因倒不是忙得分身发售,而是她只接跟时尚领域相关的工作。不一会儿,她的另一位同行也发来微信回复,称自己没有接触过 家居 品牌。
而在国外,如此泾渭分明的状况已经被打破,因为当红时尚博主先后为 家居 和住宅做起代言。
不久前,年少成名的美国时尚博主、青少年杂志“Rookie”的创始人Tavi Gevinson与纽约豪华住宅物业管理公司Two Trees Management签下合同。前者住进该司旗下奢华住宅300 Ashland,并拍下日常生活照发到到Instagram上,分享给55万关注者,以换取一定报酬。
她发了哪些图文呢?“今晚我花了好长时间欣赏、研究我家公寓大堂的3D云图镜”、“我就住在BAM剧院影厅边上,真想回家换套睡衣出来看电影”……按照合同,Tavi Gevinson还会像一枚活广告那样,邀请其他住户参加自己的私人派对。
社交平台的兴起多多少少依赖于人类偷窥欲。无论狂热的粉丝,抑或普通用户,总想知道别人私底下的样子。因此,“家”这个极度私密性的场景听上去就极具吸引力。
对于 家居 住宅品牌而言,亦认同和时装博主合作的这笔生意物超所值,因为它们所贩售的产品会伴随着博主时常出镜,不像高跟鞋或裙子那样,只有短暂的曝光。
可说实在地,很少有名人愿意公开自家住址,甚至发Instagram时都会非常谨慎地对待地点标注。所以对于大部分国外时尚KOL来说, 家居 产品更容易被接受。
去年12月,博客“Sincerely Jules”的主人Julie Sariñana上传了一张自己位于洛杉矶下城区的办公室的照片,整个空间焕然一新,她特意在图片地下标注:“ 家居 来自Lulu & Georgia公司,其中包括摩洛哥地毯(1644美元)和一组粉色天鹅绒扶手椅(每张610美元)。”
“我们甚至在新品发布前,就开始找KOL合作,且颇有成效。”Lulu & Georgia创始人Sara Sugarman告诉时尚新闻网站Fashionista:“我们不再把自己当做卖地毯、沙发的零售商,而是生活方式的贩卖者”。公司的惯例是为博主提供一笔预算,由后者自由选择搭配。不过,也有不少品牌喜欢和KOL一同参与布置全程。
线上 家居 零售商Z Gallerie先后邀请过Chriselle Lim、Danielle Bernstein和Devon Rachel合作“室内大变脸”项目。Z Gallerie公关经理Gordon Andahl与Chriselle Lim反复邮件沟通之后,最终一起敲定下翻新安排。
在Chriselle Lim的起居室里,用到了来自Z Gallerie的 家居 产品
在Chriselle Lim的起居室里,用到了来自Z Gallerie的 家居 产品
Gordon Andahl在谈及如何挑选合作的KOL时表示,公司倾向那些在公开场合曾提及过自己的博主。“如果他们本来就是品牌的粉丝,那就是双赢局面,而且除了免费 家居 产品之外,他们通常不会额外要求推广费用。”Z Gallerie至今没有向博主们支付过真金白银,而是为对方提供1-2万美元的商品购置预算。
就如同明星婚礼前后出现的钻戒、婚纱、捧花总是备受关注,博主到了某一人生节点时对 家居 住宅的需求同样成就了植入式营销的可能性。 家居 电商Joss & Main的公关经理Sara Beth Labanara发现:“无论成家后重修房屋,或者因为孩子出生而翻新厨房,对品牌来说,都是营销切点的好机会。”她手下的员工,长期通过社交平台关注着KOL们近期动向,伺机而动。
有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各家广告主逐渐摸出门道。例如Joss & Main偏爱布置名人的起居室与卧室,它们具有足够的发挥空间;Z Gallerie今年计划是大而精,以大笔预算配合多维度媒体报道;Lulu & Georgia得出的窍门是加大联名系列——这家公司此前和生活方式类博主Glitter Guide联手设计的毛毯、枕头大获好评。
Lulu & Georgia x Glitter Guide地毯
可说到底,既然这是一门生意,广告主最终还是需要看到实际数字——社交平台评论数、有效链接次数、传统媒体曝光量……相比起希望通过KOL卖货的 家居 公司来说,住宅开发商更像是在做品牌推广。
最近,纽约著名房产中介Douglas Elliman邀请了55位KOL参观位于麦迪逊广场公园大楼56层的豪华公寓。凭着绝佳景色和超豪华家具配置,这间公寓定下了2075万美元的天价。“现在那么多年轻富豪会刷社交媒体看房,即便部分用户并非潜在买家,那又有什么妨害呢?”纽约明星地产代理Fredrik Eklund如此告诉《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