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橱柜等 家居 建材消费领域,定制 家居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细分的市场份额,开始纷纷以“定制”为宣传亮点开展定制业务,其中不乏橱柜品牌的身影。但定制行业的“风生水起”也带来了标准不完善、入行门槛较低、市场鱼龙混杂等问题。对此,业内也提醒商家和消费者“莫被定制遮望眼”。
解读:何为“定制” 家居 ?
与成品 家居 相比,定制 家居 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大规模定制” 家居 ,解决了批量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使得定制在理论上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可能,之所以强调只是在理论上,那是因为消费者对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潜在需求往往是表达不清楚的,而“需求”要转化为“设计依据”,再转化为“产品概念设计”更不是作为非专业设计师的用户自己可以完成的。
所以定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设计团队的专业性以及制造能力水准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以及服务能力,这是定制 家居 行业不可或缺的支柱。仅仅就这三个方面而言,就不是一般橱柜企业能够完全做到的,更别提一些只是为了增加卖点而增加定制业务的企业了。
市场:定制行业频现“伪定制”
市场上从事定制 家居 行业的橱柜企业并非全都具有长久的定制背景与从业经验,有些企业只是为了在庞大的定制市场分一杯羹而“半路出家”从橱柜行业改道而来。这类定制企业的“套路”很简单,即变换花色、缩放尺寸、同一设计元素放置到各品类橱柜身上,便敢宣称是“定制橱柜”。这一套路已经逐渐被消费者看穿。此外, 家装 公司也开始进军定制行业, 家装 行业所进行的定制做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系统化的梳理和模块化的制造生产,一旦 家居 中某个局部出现问题,就必须整装改换,很难局部修补,这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定制 家居 不是“一锤子买卖”,定制的整个环节还包括完整的售后服务,这也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专业、口碑是否优良的标准,那些以“ 家居 是定制生产不予修补”为由拒绝消费者售后需求的商家,往往生产制造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完整。需要消费者注意的是,在选择定制 家居 时,合同中应对相应的售后服务内容有所注明,一旦发现商家在有意规避这类问题,应重新慎重选择。
业内:“全屋定制”有可能混淆视听
在“全屋定制”概念正在迅速升温的时候,南京林业大学 家居 专业博士生导师、深圳 家居 开发研究院院长许柏鸣教授却提醒消费者和定制行业从业者保持清醒的认识,“全屋定制”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有可能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也会吸引一些企业误入歧途。许教授指出定制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概念,真正的完全定制是初期小作坊式的个体从业者,特点是相对于专业设计师而言,大多数工匠的设计水平有限,生产以手工为主体,辅之以简单的电动设备,效率低下、精确化程度低,产品品质不高。除此之外,任何从事大规模定制的 家居 行业都无法做到“全屋定制”,而事实上所谓的“全屋定制”也没有必要。试想,如果全部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定制,那么专业设计师存在还有必要吗?
其实,定制 家居 并非皆如消费者所认为的全部零部件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的,事实上定制通常只在于收口部分或门板等迎面构件的选择上。比如橱柜等柜类 家居 ,由于受到建筑的限制,在尺度上难免有定制要求,但是这种定制也还是以标准化零部件、甚至是标准柜体为基础的,只有少许细节比如顶柜的尺寸、结构等需要定制。
另外 家居 除了特殊定制的零部件外还需要一些独立件构成,这些独立件并不受到建筑空间格局与尺寸的制约,只是通过不同风格的切换来营造不同的生活格调,比如改变 家居 的配色、花纹等等,这本质上并不属于定制的范畴。这种独立件对设计水准的要求更高,也不是定制所能完成的。
消费者:莫被“定制”遮望眼
对消费者而言,定制固然是一种价值,但对于高端消费者来说设计实际上更具价值。性价比也是一种价值,对大众群体而言,性价比才是王道。从产业角度来看,无论是成本还是交货期,定制企业依然无法与传统企业相抗衡,从生产效率来看,柔性生产方式是没有办法与刚性生产系统匹敌的。
客户价值的多元化需求,为橱柜等 家居 企业的多元化定位提供了足够广阔的生存空间,走自己的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致力于把自己的事情做专做精,做到极致,你就能在相应的领域独树一帜,而切忌盲目跟风,在高大上的口号中迷失自我。
时下,定制 家居 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从起初的“待组装 家居 ”到后来的“大规模定制”以及现在口号如日中天的“全屋定制”, 家居 生活定制化已经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橱柜企业在进军定制行业,追赶定制热潮的同时,还需要界定清楚“定制”的含义,不被“定制”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