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顶墙集成”中国空间应用设计大赛(红鼎奖)终评中央美术学院圆满落幕
设计创造美好空间,应用凸显创新价值。作为国内首次将空间和应用相结合的设计大赛,2016“吊顶·顶墙集成”中国空间应用设计大赛(红鼎奖)经由报名、提交作品、初赛评审、复赛评审,进入了终评。红鼎奖评委包括专家学者,设计大咖,地产精英和企业代表于4月2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了空间应用设计类和产品应用设计类两大内容7个门类的作品终评。
创新连通空间 探索应用极限
2016“吊顶·顶墙集成”中国空间应用设计大赛(红鼎奖)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厨卫工程委员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集成装饰(吊顶)协会、颐家 家居 网、《家饰》杂志承办,由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天花吊顶分会协办,联合冠名品牌有鼎美、品格、美尔凯特、来斯奥、奥华、今顶,并获得全国知名学府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东南大学的学术支持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鼎力支持。
创新连通空间、探索应用极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已经把创新提高到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高度,红鼎奖正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顺应时代精神,大赛以挖掘新设计思路为主线,自主创新为理念,红鼎奖不仅是国内首次为空间和应用相结合而专门开辟的奖项,还创新性将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作为创意的本质内涵和设计的出发点。大赛还致力于为室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以及设计院校学生搭建一个全新的设计交流平台和文化创意平台,深度挖掘设计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创新驱动力,从而激发原生态的“中国设计”的创造力。
(红鼎奖终评评委评审)
开放权威创新 公平公正公开
本届红鼎奖采用序号对应的评分制,入选作品都有唯一序号,从源头把握大赛的公平公正。作品依据内容分为空间应用设计类和产品应用设计类,其中空间应用设计类主要评分点有空间应用规划、空间设计表现、空间艺术表现、空间材料应用和其它;应用设计类主要评分点有产品功能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空间应用、产品艺术表现和其它。五项各占20分,满分100分,最终得分高者胜出。
重磅评审阵容 星光照亮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红鼎奖不仅携手中国重点设计院校和装饰设计企业,更是迎来了16 位业内资深的专业人士作为评审,组成实力雄厚、权威公正的评委会,鼎力助阵。他们之中有知名学府的院长级学者,有大型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总监,有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更有甚者身居数职,光环等身。他们的倾情加盟,不仅让红鼎奖星光熠熠、璀璨夺目,更让大赛站上了空间和应用领域的制高点。
【红鼎奖评委会评审一览】(排名不分先后)
王 铁(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赵 超 (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
刘 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韩 军(内蒙古科技大学 副教授,诚达建筑装饰合伙人/设计顾问)
钟山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研究院一所/所长)
李安琪(台湾居妍设计志工程陈设/设计总监)
张 伟(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王云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王云童工作室负责人 ,青岛TH设计咨询/创意总监)
杨 琳(北京建大宜居建筑环境设计院/副院长)
王 昉(南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发部部长)
王玉龙 (合生创展集团产业中心/总经理)
郭晓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韩 军(北京港源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吴亚诚(金地集团华北区域地产公司精装首席)
苏虬(香港五十坊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沈利骅(香港五十坊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红鼎奖终评全体评委合影)
时光的荏苒变迁、文化的交融流转,让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不同寻常且让人叹为观止的深刻烙印,人们对自身环境的追求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如同设计师所肩负的责任永远不会少一点。身处这个卸下粗放粗糙的伪装、追求个性及精致化的时代,对空间和应用的重视开始凸显价值,这也正是红鼎奖追求的终极目标。即是创新,更是回归。让我们预祝本次大赛能诞生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活力的创新型作品,让更多青年设计师积累经验、收获希望、茁壮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红鼎奖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