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北京城,回想影响时代进程的历史往事,发现王府井霞公府所在的区域可谓素材丰富、首屈一指,譬如霞公府“对门”的欧美同学会会址。在一百年前民族危亡之际,一群胸怀报国之志的留学先贤在此风云际会,成立了全国性归国留学人员团体——欧美同学会。它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说欧美同学会会址在霞公府“对门”,实不为过,两座建筑相距100米左右,中间隔着南河沿大街,而且它们也确实“门当户对”,欧美同学会是留学先贤的汇聚之地,霞公府所在地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在地,仅此两户“人家”就吸引了影响中国时代进程的无数名人志士。逛王府井,除了琳琅满目的豪华商场,其实还有很多历史往事可以品味,可以拾趣。
先贤汇聚,服务国家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分为三批,共183人,其中有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者之一的胡刚复、中国现代化学开山者张子高等,也有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现代科教文开拓者,如胡适、竺可桢、赵元任、吴宪等。到1913年已有众多留学生学成回国服务,在当时风雨飘摇的时局下,一些留学人员认为需要一个交流思想、团结力量、增进友谊的场所,力图为国家做点事,来改善中国当时的落后面貌。
1913年,由顾维钧、周诒春等人共同发起了欧美同学会。1904年,只有16岁的顾维钧就远渡重洋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在美留学期间,清朝政府特使唐绍仪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得到了唐绍仪的赏识。于是,当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时,立刻举荐了顾维钧。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启程回国赴任,后来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09年周诒春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1912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孙中山英文秘书。1913年,担任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校长。同为欧美同学会发起人的还有王正廷(曾任唐绍仪内阁工商部总长)、伍朝枢(曾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欧美同学会会址前身
今天霞公府“对门”的欧美同学会会址身世久远,这里在明代是皇城东苑的崇质宫,俗称黑瓦殿,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俘获,放回后居住于此。清顺治八年皇帝在此敕建寺庙,赐名“普胜寺”,老百姓称之为“石达子庙”,是清初所建三大寺之一,为藏传佛教寺庙。1915年欧美同学会会员集资现银2000元购得已破旧的普胜寺,翻修后建立会所,又于1918年、1922年两次扩建。1925年由颜惠庆发起,向国内外同学募捐,由该会会员贝寿同(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从叔祖)工程师设计,再次扩大修建,共耗资四万余元。
《资本论》的翻译地
鸿篇巨著《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阐明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方向。但鲜为人知的是,《资本论》的主要翻译者侯外庐和王思华曾把欧美同学会作为他们翻译这部巨著的办公室。侯外庐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王思华先生是著名的留美经济学家,后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当时,王思华是单身汉,住在欧美同学会宿舍里,1932年的整个暑假,侯外庐每天一早起来,就到王思华的宿舍去“上班”。这个暑假,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翻译速度很快。同年8月,《资本论》上册已经具备出版条件;9月,生活书店以“北京国际学社”的名义出版了他们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的上册。又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36年6月,《资本论》第一卷上、中、下合译本出版。王思华不仅在欧美同学会完成了《资本论》的翻译工作,还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终身伴侣——留学日本归国医生李润诗女士。
霞公府身边的历史
欧美同学会的故事只是霞公府身边历史故事的一个缩影。走进王府井,吸引你的不仅仅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众多广告,你也可以找到那些历史岁月留下来的感人故事。这里每寸土地都曾经有许多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也曾有无数革命先贤奔波于此。今天,国运升腾,在北京这座富饶而绚烂的现代化大都市里,霞公府所在的王府井依然是风云际会之地,未来,这里还将成为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文化核心区。
关于霞公府:霞公府是建造在北京紫禁城旁的顶级人文宅邸,身处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王府井文化商业街区。霞公府于2011年建成 ,名称沿用晚清贵族载霞府邸旧名。其建筑规划由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完成,室内设计邀请了著名的“新装饰主义”领军人邱德光先生主理。霞公府定位于为巅峰人士提供在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区域的顶级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将为您提供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现代生活品质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