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霞公府的人不仅仅因为这座建筑自身的魅力,更因为它所在的这片土地——紫禁城旁,王府井里。如果今天你只认为这里是“商业金街”,那说明你对王府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翻开书籍典故,徜徉在历史长河之中,你会发现,王府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发源地。漫步走出霞公府,你路过的很多地方都拥有触动人心的丰富故事。
霞公府是怎样的一处居所?是紧邻紫禁城的精舍大宅?是邱德光先生新装饰主义的代表作?是坐落在王府井醇熟生活场的顶级居所?都对,不过还有这样一个称谓——霞公府是一座被最有历史感书店环抱的住所。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三联生活书店,均位于霞公府往北,紧邻中国美术馆的区域。很多人知道这些书店的今天,但却不了解它们的过往故事。
商务印书馆的故事
2017年是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在王府井大街上众多的“百年老店”中,它的身份尤为特殊,因为商务印书馆不仅是成功的商业品牌,也是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启者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推动者。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创办人是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他们集资3750元,租屋三间,购机器数台,办起了这家小印刷工场,起名为商务印书馆。早期,商务印书馆以印刷为主。1902年,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抱着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加入进来,经他筹划,商务印书馆成立了编译所、印刷所和发行所,并聘请蔡元培为编译所所长,同时还请来一大批学者和专家加盟,开始组织编写新式教科书,译印外国名著和编纂出版各类辞典工具书,使商务印书馆真正成为一家出版企业,薪火相传至今。商务印书馆激励了中国许多有志之士,1916年,一个名叫沈德鸿的年轻人走进了商务印书馆,成为函授学社的一名普通英文阅卷员。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出版生涯,这位已经以笔名“茅盾”闻名于世的作家这样说:“我如果不是到商务印书馆来工作的话,可能就没有自己文学上这样的成就。”
涵芬楼书店的故事
颇具规模的“涵芬楼书店”开设在北京王府井商务印书馆大楼前。在寸地寸金的王府井商业区,不是将它租出去做日进斗金的大卖场,而开书店,实在是读书界的一件幸事。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早期图书馆的名称,它藏书丰富,是我国当时的“藏书重镇”,商务印书馆有些编辑就喜欢以涵芬楼自称,所以它又是商务印书馆的雅称。最早以涵芬楼自称的是吴曾祺,他利用商务印书馆藏书编纂一部100卷的古人文集,1911年出版,书名就称《涵芬楼古今文钞》。银行界有位谢菊曾先生,因为成绩好,小学毕业后被庄俞校长推荐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一年后他离开,到银行界工作。晚年写回忆录,写他在尚公小学和编译所这段生活,就题名《涵芬楼往事》,这些都佐证了涵芬楼的令人向往。现在从王府井大街南口的霞公府出来,沿着王府井大街一路往北,就能看见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曾经它久被遗忘,今天又出现在读者眼前,让爱书的人欢欣鼓舞。
三联生活书店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2012年8月31日,三联书店正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报告,要求恢复邹韬奋先生在80年前创设的“生活书店”出版品牌。2013年4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给予批复:同意三联书店出资设立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简称“生活书店”。很多朋友久闻“三联”大名,但却不知道此名出处,实际上它源于邹韬奋、徐伯昕等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三店合并,取名“三联”。“生活·读书·新知”虽然只是三家书店名字的组合,但却巧合地概括了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热爱生活,好好生活;然后是读书,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最后是新知,新知从读书中来,从生活中来,又让读书和生活更美好。
这就是居住在霞公府,居住在王府井的魅力所在,历史与人文的精彩故事就融入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天气晴好,踱步出门,不经意间就能发现精神生活之美。
关于霞公府:霞公府是建造在北京紫禁城旁的顶级人文宅邸,身处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王府井文化商业街区。霞公府于2011年建成,名称沿用晚清贵族载霞府邸旧名。其建筑规划由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完成,室内设计邀请了著名的“新装饰主义”领军人物邱德光先生主持。霞公府定位于为巅峰人士提供在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区域的顶级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将为您提供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顶级生活品质的温馨家园。